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于80’S的性与暴力

(2006-08-28 01:52:58)

 

生于80年代的性和暴力

 

22日刚刚做了台新演出《毕业生》,一群生于80年代的大孩子,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原创舞剧,用他们的方式描述了他们在从学院走向社会的心理变化和面临的窘境,虽然整个作品充满了戏谑和调侃,观众也不时的被他们逗的笑出声来,但过后,人人都能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生于80年代意味着从小他们就生活在61的生活中,得到了2代人的关怀,却失去了兄弟姐妹,意味着他们可以独自拥有属于他们想要的一切,却失去了分享的乐趣。。。。。。

 

在整个剧中,我最想探询的是从他们的编排中所无意识表露的内心世界,性和暴力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经历,也是他们最强烈的精神印痕,生于80年代的他们和生于70年代的我们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在剧中,唯一带有暴力色彩的是陶冶的独舞“我不是黄蓉、我是陶冶”,陶冶拿着一把剑,张狂的表达着自己。只是,这把剑始终的目标是自己,在激越的小提琴中,劈、刺、挑、剁。。。。每个动作完成的都很到位,舒展如行云流水,却目的都是结束自己,结束自己看起来对他来说只是个有趣的游戏。

 

如果,这就是他们对暴力的印象的话,那么,和我们70年代人的青春期显然不同。

 

我对自己的青春期印象颇深,尤其是高一那一年,我们那时候最时髦的装束就是军装、片鞋加铜扣的带五星的武装带,我读的是所寄宿的重点中学,管束极严,打架的事更是会受到严厉惩处,会被开除。但这些并无法拦挡住我们近乎沸腾的野性,凡是看不习惯的事最终的解决方案都会落到暴力上,整个大院的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去郊区打群架已经没劲,我们往往是晚上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约好时间、地点,和朋友们半夜等查房的老师离开后跳墙出去“单挑”。

 

我至今记得在升高中的第一个星期里,我连着“约”过3场架,我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里,我都是拿命在拼,也许是我的气势和疯狂,我没有受过一点伤,除了在打完架后的一个星期里,由于用力过猛,拳头一直肿着,张开手就合不上,攥上拳就张不开。这3场架基本确定了在随后3年里自己的地位和在朋友圈子的声誉,这些朋友现在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不乏有声明卓著者,但回头看,能长久保持友谊的却多是当年的“对手”,我们靠暴力寻找伙伴和确立彼此之间的尊重和信任。

 

也许70年代的人对暴力的迷恋是出于从小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就拿自己的青春来实验,在暴力有些人中寻找到自己,也有些人在暴力中永远的失去了生命。我们的“残酷青春”是充满血腥的,但内心却是对自己的极度珍视。我们成年后,这种“宁折不弯”的劲头表现在各个不同侧面。

 

陶冶的“剑舞”是他的即兴而作,而即兴却恰恰是潜意识的典型外化,他的动作充满张力,而每个动作的落点都是剑刃停留在手腕上,脖子上,肚子上。。。。。。当我问及编导对暴力的看法时,编导的回答却是对我们70年代人的同情,“你们可能生活太单调了,内心的劲没地方使,所以才会打架,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打架的经历,不是没有愤怒,但我们除了打架外,有太多出口了”“有什么事情值得打架,值得用暴力解决呢?”他们反问我。

在我们眼里,荣誉高于一切,荣誉当然也高于生命,而在他们眼里,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没有什么事情比爱护自己更重要,生命高于一切。暴力他们只看作是好玩的游戏,而一旦和生命冲突时,他们会很轻松的把这股劲转换成其他方式排泄掉。

 

在青春期的性经历中,70年代的人都经历过“反对精神污染”的洗礼,所以,我们认为一切和性有关的事都是罪恶的,虽然我们也对异性充满好奇和向往,但是我们多是“发乎心,止乎礼”,写小纸条、约会看电影、给自己喜欢的姑娘写些着3不着2的朦胧诗基本就是全部内容了,宿舍熄灯后某个女孩子肯定是我们谈论的话题,到半夜各自带着自己对异性身体的某个部位的幻想呼呼睡去。。。。。。

 

生于80年代的人显然比我们要丰富的多,他们已经不需要朦胧诗,电视、电影、网络各种途径都很早就让他们对异性有了清楚的了解,他们不需要“生理卫生”课,课本之外他们有更多的认知方式,在舞蹈中,排练厅的那段双人舞隐喻的传达了他们对异性的观点。

 

整段舞蹈表现出来的矛盾和渴望,在他们的身体接触、对抗和合作中含蓄的表达出来,他们表现的很健康也很美好,你可以看见渴望,但没有幻想,你可以看见矛盾但没有恐慌,你可以看见纠缠但没有扭曲。。。。。。

 

 

用他们的青春做镜子,我看见已经不熟悉的自己。

 

 

后记:

 

这些字是7月25日写的,起源于我们的新剧《毕业生》,在首演结束后的交流中,老友崔健问了编导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编导的回答基本和问题不沾边。后来,崔健电话说编导的剧中有些东西没有去碰,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晚上,我写了这个文章,但我只是给我的秘书看了看。

 

http://blog.sina.com.cn/u/4a1f8c6f010004nt

 

暴力。。。

 

http://blog.sina.com.cn/u/4a1f8c6f010004pk

 

暴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