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明长城(五)---学习摄影(717)

(2012-07-11 12:17:20)
标签:

内蒙古

清水河县

北堡乡

老牛坡村

口子上村

特色民居

老年摄影

旅游

http://s14/middle/4a1f2aa8hc476892ee48d&690
    北堡村的山上是明代长城,山脚是窑洞

 

    此次去清水河县拍摄北堡明长城的同时,让我饱览了当地的特色民宅——石窑洞。当你站在北堡乡的黄土高坡上,举目望去,可以看见像蜂窝一样垒垒叠叠的窑洞,洞口的拱形曲线,宛如海面上微风掠过时激起的层层微谰,与丘陵形成美妙而和谐的呼应,真使人有一种投身到大自然的混沌美的感觉。

    说起清水河的窑洞,这里面的学问很多。窑洞分为“土窑洞”、“土碹窑”、“土打窑”、“石碹窑”等好几种。这次我们见到的多是“石碹窑”,它是利用这一带的石头砌造的,这里的石头石质优良,是砌造窑洞的好材料。据说,砌造“拱石券洞”石,先得把基础用黄土夯实,然后再使用片石券成拱洞,其技术难度较大,得聘请技术高超的石匠来构筑。

    土窑洞源于晋陕民居,它显示了黄土高坡人与自然的融合,清水河的石砌窑洞也显示了这里的人民利用自然,因地制宜的智慧,同时也彰示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说起民宅来,我记得十几年前邮政部门曾经出过一套民宅邮票,虽然邮票面值不大,但方寸之中包括了全国各地的特色民宅,有西藏、闽南、宁夏、陕西等地的各种特色的民宅,我非常喜欢这套邮票,也曾下过点儿功夫专门搜集过。我下乡在河套地区插队时,那里的民宅大都是用土坯砌造的,后墙要比前墙高出一尺,当地叫做“一出水”,下雨时雨水都通过斜坡从前墙用椽子搭成的前沿流走了。而内蒙古东部区农村的土坯房的屋顶则是中间高,两头低,俗话称为两出水。   

    请博友们随着我拍照的图片一起去领略北堡乡的民居和风土人情吧。

http://s14/middle/4a1f2aa8hc4772faba6cd&690
    这是村里的一条小路。


http://s7/middle/4a1f2aa8hc47690ddfe76&690
    这是用石头垒造的窑洞,现在看来是废弃不用了。


http://s10/middle/4a1f2aa8hc476953d4609&690
    长城脚下的小山村。


http://s2/middle/4a1f2aa8hc47699b082b1&690
    村口的大路。


http://s10/middle/4a1f2aa8hc4769e0eddb9&690
    这里看来就是一个村子了。


http://s12/middle/4a1f2aa8hc476a2c3574b&690
    这个村子的窑洞外面搭着电线,还有卫星锅,看来广电部门的“村村通”工程也已经辐射到了这里。


http://s4/middle/4a1f2aa8hc476a77c1973&690
    石窑洞的屋顶和房前屋后都种着树木,前院的空地也利用起来种上了庄稼。


http://s5/middle/4a1f2aa8h7a0bddfc6aa4&690
    这个院落的石窑洞的窗户用石头封堵了,大门紧锁,看来是没有住户了。


http://s2/middle/4a1f2aa8hc476b09f7061&690
    这家窑洞看来住人。


http://s9/middle/4a1f2aa8hc476b515ade8&690
    这家也住人,窗户外面还摆着一盆盆花。


http://s13/middle/4a1f2aa8hc476b99dea9c&690
    从窑洞外面观察,这家人家的生活似乎并不富裕。


http://s4/middle/4a1f2aa8hc476be6bfdb3&690
    这三位老年摄影队员也在这块农舍附近采风。


http://s16/middle/4a1f2aa8hc476c2c7688f&690
    院子跟前还栽种着些大葱,说明这家有人住。


http://s13/middle/4a1f2aa8hc476c73f5bac&690
    小院子里显得挺干净、利落、整齐。


http://s6/middle/4a1f2aa8h7a0be470f705&690     电线通到农家。

http://s13/middle/4a1f2aa8hc476f143bcac&690
    石头砌造的院墙外面坐着一位老人(注意观察院墙的砌法)。


http://s15/middle/4a1f2aa8hc476f63cad0e&690     从村口的窑洞大门里往里面看。

http://s2/middle/4a1f2aa8h7a0be5d6e441&690     石头圆拱门砌造得倒是挺壮观,就是由于年代久了,脱落了好些片石,看上去有些悬乎的感觉。

http://s5/middle/4a1f2aa8hc476fefbfe14&690     黄土坡上的树下拴着一头驴。

http://s5/middle/4a1f2aa8hc4770370c234&690     这里的民宅从外面一眼看去,就是黄土与石头、木头的结合物。

http://s16/middle/4a1f2aa8h7a0be736faff&690     山坡上的灌木丛旁边,有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

http://s2/middle/4a1f2aa8hc4770ca621a1&690     蓝天下的石头窑洞。

http://s15/middle/4a1f2aa8hc47710711ece&690     这四孔窑洞可能是村民用来储存柴草的地方。

http://s16/middle/4a1f2aa8hc477149ae2cf&690     村民把自己的小毛驴拴在草坡上(用铁撅或木撅固定住绳子),还在驴背上搭着一条尼龙口袋,是不是像城里人给自己的宠物犬穿衣服是一个道理,我就不大清楚了。

http://s5/middle/4a1f2aa8hc47719691364&690     古长城所在的山坡和山脚下,层层叠叠的都是窑洞,构成了一幅山村美景,怪不得内蒙古师大艺术学院组织学员来这里写生呢。

http://s10/middle/4a1f2aa8hc4771dcf6069&690     这群悠闲吃草的羊猛地一看,象是在山坡上放牧,仔细看看,却是在人家的屋顶上放羊呢。

http://s10/middle/4a1f2aa8hc47722817ce9&690
    再将镜头往下拉一下就看得更清楚了,真是在屋顶上放羊,这也算是当地一大特色。

 

http://s4/middle/4a1f2aa8hc4775badfdc3&690
    长城脚下放牧羊群,景色这边独好。


http://s3/middle/4a1f2aa8hc47727069712&690      石窑前面拴着的毛驴儿。


http://s16/middle/4a1f2aa8hc4773b22791f&690      废弃窑洞里拴着的毛驴儿。


http://s9/middle/4a1f2aa8hc47744b6be28&690     由于拴驴的缰绳比较长,毛驴儿可以在较大的范围活动(吃草)。


http://s11/middle/4a1f2aa8hc47748c91a3a&690      一排漂亮的石头窑洞。


http://s6/middle/4a1f2aa8hc47750b063f5&690      嫁到外面的姑娘带着自己的孩子回村看演出来了,从她身上的穿着和娃娃的穿着可以看出,她出嫁后的日子挺幸福。


http://s12/middle/4a1f2aa8hc4775527c9bb&690     白色轿车与黑色毛驴停放在一起,似乎在寓意着现代文明与农耕文化的交融。


             http://s7/middle/4a1f2aa8hc4776223c766&690
                   在村子的一个土坡上,长着一棵老榆树,尽管它下面的土坡被雨水快淘空了,但

             它的根系却顽强地抓住下面的土壤,头顶上枝繁叶茂,骄傲地向着苍天展示出一幅不屈

             不挠的风格。看到此情景,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http://s7/middle/4a1f2aa8h7a0bf09d58d6&690     清水河县大地风貌


http://s8/middle/4a1f2aa8hc4776a49f0c7&690     我们一起同行的老年摄影协会会员

http://s7/middle/4a1f2aa8hc4776ea36e86&690     准备拍照合影

http://s13/middle/4a1f2aa8hc477731c409c&690
    一个编外会员。


http://s3/middle/4a1f2aa8hc47776716c52&690     返回的路上,远远望去,路边的山头上新打造了一座观音院,据说是一位当地做生意发了财的大老板的杰作。


http://s11/middle/4a1f2aa8hc4777a510f1a&690     大巴车到了跟前,我在外面拍照了几张,没有进去。


    结束语:两天的“爱我长城”,拍摄清水河县北堡乡明长城活动算是结束了,这次活动使我们每个人深刻领略了呼和浩特地区明代古长城的风采和神韵。既然来了一趟清水河,总得留下点个人看法吧。我个人认为,清水河县准备在北堡乡建立三个创作基地,通过建立这三个基地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这种思路和举措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要想挖掘和利用好北堡乡的长城旅游资源,同时起到“爱我长城”的促进作用,需要作好大量基础性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首先建设好旅游业的软硬件。从软件方面来说,要在全县真正树立起“爱我长城、保护长城”的思想。硬件方面则要首先解决好办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即解决好旅游交通和游客食宿问题。交通方面,一是从呼市到北堡的路仍显得不大好走,中途经常堵车,我们去的那天,从呼市出发,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七个小时,这个问题需由各级政府统筹考虑;二是从村口登山看长城,最好有一条带有路标的固定通道,免得参观者盲目走,那样既绕路费时,又容易踩坏村民辛辛苦苦种下的农作物。住宿方面,如游客欲参观长城带摄影,最好就近住在北堡乡。我们目前了解的是,有两所废弃的小学校临时用作招待所,条件比较简陋。建议在北堡乡村口及附近逐步建一些“农家乐”式的窑洞住房,吃住一条龙,这样既可帮助解决一些村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又可调动他们发展旅游事业的积极性,还可使游客玩儿的更痛快。建“农家乐”窑洞可以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鼓励符合条件的村民自建具有明显民俗特征的窑洞,上边予以必要的支持和适当的补贴。此外,还可以结合发展当地的一些民俗,如踢股子、兜山曲儿、剪纸、特色饮食(莜面、油炸糕、酸粥)等,来丰富明长城旅游活动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