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明长城(三)---学习摄影(715)

(2012-07-08 20:35:00)
标签:

内蒙古

清水河县

北堡乡

老牛坡村

口子上村

明代长城

老年摄影活动

旅游

分类: 学习摄影

http://s14/middle/4a1f2aa8h7a03549d66ed&690
北堡长城雄姿

 

    万里长城,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祖国境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当提及长城,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甚至误认为今天所看到的万里长城就是秦始皇时代所修建。其实并非如此,今天人们所看见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距今600年前明代所修建的又一条万里长城。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修建过长城,中国北方曾有过四条“万里长城”,它们是: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汉代的万里长城,金代的万里长城和明代的万里长城。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遗迹。长城是中国坚不可摧的象征。

    说起内蒙古的长城,各个时代的长城长度加起来约有十万多里,约占全国16个有长城的省市自治区的三分之一,居其他省市自治区长城的长度之首。除早期战国时期长城之外,秦、汉、辽、金、明各代长城的遗址都有保存,为全国之冠。

    在我们呼和浩特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也有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长城遗迹。其中有历史上最早的战国赵长城,闻名于世的秦长城、汉长城等。众多的长城遗迹,象一条条卧地的巨龙纵横于呼和浩特的东西南北,跨越群山,穿过平原,绵绵不断地奔向远方。

    我曾经到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和天津蓟县长城,那里的明代长城由于修建历史年代近,且又经过现代的保护性修复,所以显得很雄壮、完美。在呼和浩特,我看过战国时代的赵长城(西乌什图附近的大青山上)。那段长城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和使用年限最长的长城之一。这次我们到清水河北堡乡准备拍摄的明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途经呼和浩特境内的地段,在和林格尔县和清水河县南端,与山西省交界的地方。6月30日晚,我们几个同去的队员约好第二天一早去山上拍摄长城和日出,7月1日一大早(凌晨四时),我们就动身上山了,由于天气原因,日出根本没法拍,只拍到了一些长城和烽火台的画面,尽管如此,气势雄浑的明长城遗迹还是着实让我们激动了一回。现发表如下,请博友们共同欣赏:

http://s5/middle/4a1f2aa8h7a038d46ed64&690
    从山下眺望远处,已能清晰地看到明长城和烽火台了。


http://s15/middle/4a1f2aa8h7a038e64878e&690

    走到半山腰,看见一道黄土夯成的土墙,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遗址内蒙古人民政府立”。

http://s1/middle/4a1f2aa8hc42394e68830&690
    从东向西面的山上望去,山顶上有长城和烽火台遗址,山腰和山麓是错落有秩的农田和窑洞,黄土和绿荫交相辉映,景色确实好看。


http://s3/middle/4a1f2aa8hc423a5f0eed2&690
    这样的景色也是晋陕蒙地区所特有的。


http://s11/middle/4a1f2aa8hc423b3911b4a&690
    尽管时光流失过去了三四百年,但是明代的古长城遗迹依旧保存较好。


http://s6/middle/4a1f2aa8hc423c27fd045&690
    从这些荒凉的古城墙、古堡和烽火台的遗迹,你可以想象到当年的边关景象。


http://s9/middle/4a1f2aa8hfa965f9ac458&690
    这里的城墙不像口里的城墙是用长城砖垒砌的,而是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片石垒砌的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当年建筑长城的不容易。
http://s10/middle/4a1f2aa8hc42438575459&690
    山头上巨大的烽火台就象忠实的哨兵一样守护着阵地,由于年代的久远,烽火台上已经长起了一棵大树。


http://s16/middle/4a1f2aa8hc4243c7fd07f&690
    站在山这边眺望远处的长城,更显得祖国山河的壮丽。
http://s14/middle/4a1f2aa8h7a03a058c99d&690
    对面(东方)的山上慢慢的亮了起来,太阳快要出来了!


http://s11/middle/4a1f2aa8hc42446b548ba&690
    阳光撒在山坡上,绿荫上变得有些金黄了。


http://s12/middle/4a1f2aa8hc4244acdb4bb&690
    长城这边的山坡也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http://s2/middle/4a1f2aa8hc4244ea68811&690
   这座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像镀了一层金色。


http://s4/middle/4a1f2aa8hc42452f6d5b3&690
    此时,古代长城遗迹显得越发清晰起来。

http://s12/middle/4a1f2aa8hfa96b8d343eb&690
    太阳越升越高,新的一天开始了!

http://s13/middle/4a1f2aa8hc4246997984c&690
    壮观的长城景色映入人们的眼帘。

http://s15/middle/4a1f2aa8hc4253e8f29fe&690
    这座烽火台顶上长起了一棵大树。


http://s15/middle/4a1f2aa8h7a03b9fd4afe&690
    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http://s14/middle/4a1f2aa8hc4254e06741d&690
    天完全大亮了。


http://s13/middle/4a1f2aa8hc425524284cc&690
    初升的太阳阳光把烽火台在山坡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http://s16/middle/4a1f2aa8hc4255a2e0f1f&690
                 烽火台也是用黄土夯就的。


http://s14/middle/4a1f2aa8hc45dcc0dcc2d&690
 建筑烽火台需要把黄土一层一层地夯结实了。


http://s12/middle/4a1f2aa8hc4256519b19b&690
    赏心悦目的古代边关景致。


http://s9/middle/4a1f2aa8hc4256ae814d8&690
    由于年代久远,这座烽火台似乎有些损毁。


http://s6/middle/4a1f2aa8h7a03be7d20d5&690
    山坡上种满了农作物,其中好多种植的是山药。


http://s8/middle/4a1f2aa8hc4257680a227&690
    这也是明代古长城的遗迹。


http://s1/middle/4a1f2aa8h7a03bf95e4f0&690
    与远处的山头上的长城谣相呼应。


http://s9/middle/4a1f2aa8hc42580647868&690
    沿着城墙有古代的屯兵之处,现在也都种着庄稼。


http://s11/middle/4a1f2aa8hc425851390ea&690
    中间下面这块就是演兵场。


http://s4/middle/4a1f2aa8hc4259b651f43&690
    现在看得更清楚了,这么大的一片场地都是古代边关练兵的地方。

http://s3/middle/4a1f2aa8hc425a073d0a2&690

    雄伟壮观的古代长城遗迹。


http://s10/middle/4a1f2aa8h7a03c44cb719&690
    这里古长城的遗迹确实很多,到处可见。


http://s15/middle/4a1f2aa8hc425af63658e&690
    这里的景色真的很美,

http://s9/middle/4a1f2aa8hc425badbf2b8&690
    下山时,看见一位长城脚下的牧羊人,吆喝着一群绵羊。


http://s6/middle/4a1f2aa8hc425c048a165&690
    一只黑犬就象在忠实地守护着古老的长城遗迹。

http://s14/middle/4a1f2aa8hc425d0ebe53d&690
    远眺对面的山头,依稀可见古长城的烽火台和碉堡。

http://s16/middle/4a1f2aa8hc423aba0d17f&690
    两位女士正聚焦明代古长城。

 

http://s12/middle/4a1f2aa8h7a03c6ceceeb&690

    阔子上村明代古长城的宣传画。

http://s10/middle/4a1f2aa8hc425c82b26e9&690

     古长城说明

 

http://s16/middle/4a1f2aa8hc425cd3a6a1f&690
呼和浩特长城分布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