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对大班孩子进行折纸能力的培养
(2016-11-08 16:06:36)
标签:
365微课题专栏教育 |
一、培养幼儿折纸能力的意义
1.折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折纸活动是通过各种正方形的、长方形纸的反复折、粘、剪等各种动作,使幼儿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动手操作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因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我在教孩子折纸的时候是遵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比如:在学习折纸的初期,我就先教幼儿认识中心点、中心线、边和角;然后练习对角折、对边折、对中心点折、对中心线折;接着我们一起练习简单折叠作品;再后来,我们就进行折叠与装饰相结合的练习;最后我们开展的是折叠与剪、粘结合的活动。
2.折纸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每一种折纸,都是一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折纸时,为了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在折纸过程中幼儿能变化方式思考,改变角度操作,逐步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促进其创造性的发展。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折纸练习后发现,许多作品折叠的方法大致相同,只要稍作变化就可以变成另一个作品。比如:在折好“椅子”后,我们再学做衣服和裤子时,孩子们很容易就发现了我们是怎样在折“椅子”的基础上变“衣服”的;再从折“衣服”的基础上怎样变“裤子”,因为它们都是四个角对中心点折叠而成的。
3.折纸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在教会幼儿基本折法和有代表性的物体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将学会折的物体变成老师从未教过的物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不断的动手操作尝试,有的幼儿将“房子”变成了“帆船”;将“帆船”变成了“钱包”;将“钱包”又变成了“帽子”;有的幼儿在双三角形的基础上折出了“瓢虫”、“兔子”、“泡泡”……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折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折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有规则地进行折。有的作品是独立完成的,有的作品需要两人合作完成。在折纸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合作的习惯。每次活动时,总有几个孩子不会折,而会折的幼儿动作又很快。当自己折好以后,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来帮助不会折的孩子,像个小老师一样。合作折纸时,他们又会分工明确的安排好各自的任务,你来折,我来剪,他来装饰。还记得在折:“热带鱼”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剪刀、白纸、记号笔、油画棒的材料。孩子们一下子就忙碌起来了,一个小组上,有的孩子在折,有的在剪、有的在给鱼画上鱼鳞和眼睛、有的则在给鱼儿涂上鲜艳的颜色,大家都忙的很开心。
5.折纸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并且特别喜欢在成人和小朋友面前显示,炫耀自己的成果。每次折好一个作品后,孩子们总会欢呼“哦,我折好了”、“我成功了”,我将孩子们的作品写上名字,将他们展示在展板上,孩子们一有空便会跑过去相互欣赏各自的作品,也会评价自己和伙伴的作品,放学的时候还会骄傲的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时候,我们也请能力强的幼儿当一回小老师,请他来叫小朋友们折纸,孩子们的积极性别提有多大了。幼儿亲自动手折纸,不光能看到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还能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二、培养幼儿折纸能力的措施
为了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折纸的能力,我在我们大(四)班中开展了折纸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在环境中培养折纸
现在,我班幼儿对折纸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喜欢重复折已经会折的物体,并乐此不疲。然而以往每当幼儿遇到折新物体时,就有37.5%的幼儿会表现出“我不会”的态度,不断寻求老师的帮助;而有50.5%的幼儿则会选择放弃折纸。我反思我的教学方法,发现了: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幼儿跟着老师教一步折一步,在一步步折的过程中,幼儿不能争先只能紧跟,没有自己的思考,而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的动作。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和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教师更多地重视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模式中渐渐失去了对折纸的兴趣,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于自己去思考探索,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降低,思维的发展更是受到了限制。我就不断地进行了反思、探讨,于是,我就借助折纸示意图让幼儿一、培养幼儿折纸能力的意义
1.折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折纸活动是通过各种正方形的、长方形纸的反复折、粘、剪等各种动作,使幼儿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动手操作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因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我在教孩子折纸的时候是遵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比如:在学习折纸的初期,我就先教幼儿认识中心点、中心线、边和角;然后练习对角折、对边折、对中心点折、对中心线折;接着我们一起练习简单折叠作品;再后来,我们就进行折叠与装饰相结合的练习;最后我们开展的是折叠与剪、粘结合的活动。
2.折纸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每一种折纸,都是一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折纸时,为了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在折纸过程中幼儿能变化方式思考,改变角度操作,逐步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促进其创造性的发展。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折纸练习后发现,许多作品折叠的方法大致相同,只要稍作变化就可以变成另一个作品。比如:在折好“椅子”后,我们再学做衣服和裤子时,孩子们很容易就发现了我们是怎样在折“椅子”的基础上变“衣服”的;再从折“衣服”的基础上怎样变“裤子”,因为它们都是四个角对中心点折叠而成的。 在掌握了折纸的基本技能后,我又鼓励孩子想象:什么东西我们也可以用折纸的方式来表现呢?我们应该怎么折?很快孩子们就想到了折小树、折小花、折小猪……
3.折纸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在教会幼儿基本折法和有代表性的物体后,激发幼儿尝试创新,鼓励幼儿将学会折的物体变成老师从未教过的物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不断的动手操作尝试,有的幼儿将“房子”变成了“帆船”;将“帆船”变成了“钱包”;将“钱包”又变成了“帽子”;有的幼儿在双三角形的基础上折出了“瓢虫”、“兔子”、“泡泡”……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折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折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有规则地进行折。有的作品是独立完成的,有的作品需要两人合作完成。在折纸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合作的习惯。每次活动时,总有几个孩子不会折,而会折的幼儿动作又很快。当自己折好以后,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来帮助不会折的孩子,像个小老师一样。合作折纸时,他们又会分工明确的安排好各自的任务,你来折,我来剪,他来装饰。还记得在折:“热带鱼”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剪刀、白纸、记号笔、油画棒的材料。孩子们一下子就忙碌起来了,一个小组上,有的孩子在折,有的在剪、有的在给鱼画上鱼鳞和眼睛、有的则在给鱼儿涂上鲜艳的颜色,大家都忙的很开心。
5.折纸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并且特别喜欢在成人和小朋友面前显示,炫耀自己的成果。每次折好一个作品后,孩子们总会欢呼“哦,我折好了”、“我成功了”,我将孩子们的作品写上名字,将他们展示在展板上,孩子们一有空便会跑过去相互欣赏各自的作品,也会评价自己和伙伴的作品,放学的时候还会骄傲的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时候,我们也请能力强的幼儿当一回小老师,请他来叫小朋友们折纸,孩子们的积极性别提有多大了。幼儿亲自动手折纸,不光能看到和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还能增强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二、培养幼儿折纸能力的措施
为了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折纸的能力,我在我们大(四)班中开展了折纸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在环境中培养折纸
现在,我班幼儿对折纸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喜欢重复折已经会折的物体,并乐此不疲。然而以往每当幼儿遇到折新物体时,就有37.5%的幼儿会表现出“我不会”的态度,不断寻求老师的帮助;而有50.5%的幼儿则会选择放弃折纸。我反思我的教学方法,发现了: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式。幼儿跟着老师教一步折一步,在一步步折的过程中,幼儿不能争先只能紧跟,没有自己的思考,而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的动作。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和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教师更多地重视了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模式中渐渐失去了对折纸的兴趣,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于自己去思考探索,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降低,思维的发展更是受到了限制。我就不断地进行了反思、探讨,于是,我就借助折纸示意图让幼儿进行探索尝试,鼓励孩子们看着示意图折物体,大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识图能力。引导孩子们能看懂理解各种折纸符号:如箭头“ →”表示折纸方向、虚线“﹎﹎﹎”表示向前后或上下折、山折线“﹍﹍﹍”表示沿虚线按箭头所指方向折、“←.→”表示向两边拉开、“ ”表示吹气等。在折纸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索示意图,获得了一些简单的折纸技能。幼儿学会了八种基本折法和长方形系列、双菱形系列等五个系列折纸。不仅培养了幼儿认真的探索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还使幼儿获得了“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获得了简单的折纸技能。
2.利用图示步骤的折叠能力培养
根据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在自主开放的折纸环境中,我常常鼓励幼儿“自学成才”,并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幼儿各自独立看着示意图尝试着折。凡是自己看着图示折成功的幼儿就可以得到三个五角星奖励;能折出五步以上的可以得到两个五角星奖励;能折出三到五步的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奖励。我鼓励每个幼儿大胆探索、多次尝试,并让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采用系列折纸法。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看图能力后,我便在折纸区投放了系列折纸示意图,有向中心折法系列、长方形系列、双正方形系列、单菱形方系列、三角系列、双菱形系列。每个系列中,我先引导幼儿学会折有代表性的物体,并对相似的图示进行对比观察,鼓励幼儿“试一试”、“ 折一折”。如向中心折法系列,幼儿学会了向中心折法后,可再学折衣服裤子、椅子、等;折三角形系列时分为对角折和双三角两种折法,对角折可折出章鱼、、纸杯,郁金香等,双三角又可以折出多角盒、糖果盒等;折双菱形系列,可折孔雀、千纸鹤、啄木鸟等。系列折纸法增加了幼儿练习巩固的机会,有助于幼儿掌握规律,使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本学期还利用鹰架式教学进行折纸活动。我认为在折纸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鹰架式教学在大班幼儿折纸活动中的运用对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益处多多。
进行探索尝试,鼓励孩子们看着示意图折物体,大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识图能力。引导孩子们能看懂理解各种折纸符号:如箭头“
2.利用图示步骤的折叠能力培养
根据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在自主开放的折纸环境中,我常常鼓励幼儿“自学成才”,并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幼儿各自独立看着示意图尝试着折。凡是自己看着图示折成功的幼儿就可以得到三个五角星奖励;能折出五步以上的可以得到两个五角星奖励;能折出三到五步的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奖励。我鼓励每个幼儿大胆探索、多次尝试,并让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采用系列折纸法。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看图能力后,我便在折纸区投放了系列折纸示意图,有向中心折法系列、长方形系列、双正方形系列、单菱形方系列、三角系列、双菱形系列。每个系列中,我先引导幼儿学会折有代表性的物体,并对相似的图示进行对比观察,鼓励幼儿“试一试”、“
本学期还利用鹰架式教学进行折纸活动。我认为在折纸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鹰架式教学在大班幼儿折纸活动中的运用对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益处多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