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夫卡《在流刑营》

标签:
卡夫卡象征意义深刻 |
分类: 读书笔记 |
卡夫卡的《在流刑营》是在床上看的。躺在床上有个坏处,就是在不知觉中就会睡去。不过,卡夫卡的这篇短篇,却让我一反往常的振奋了起来,居然会一气呵成看完了。
人们说这篇小说比较生涩,比较难懂。只是我看了,倒是感慨万分。作者大篇幅细致地刻画军官热衷介绍杀人机器,而作为旅行者的我,似乎是不感兴趣,其态度是我的态度影响不了谁(你们的机器、你们的国度与我无干,我只是一个看客而已)。关键在于将要被杀的士兵和押解的士兵,仿佛也都是看客(要被行刑的士兵,还很好奇地和他们一起观察机器,当被剥光放到机器上的时候,还会和押解他的士兵一起抢粥喝;在军官放下他时,对他说他被释放了,在重新从要埋他尸体的坑里捞出污泥破烂的衣服时,居然还会搞笑地穿着破衣和看押士兵逗乐搞笑,多么戏谑的人生态度)。作为军官的主角,坚持着老司令官和自己心血换来的杀人机器时代的好时光。看军官在行刑前的对机器的痴迷,似乎那是他的孩子,不仅仅是他,通过他的口,说出前司令官也是如此,事无巨细,全部要亲自操作。当年机器杀人的万人空巷的盛况,让他们痴迷。旧时万人空巷争看杀人的嗜血时代,明显可以看到是集权时代,是拿个体人命不当人命的时代,而军官坚守着那个时代的老旧杀人机器,坚持着顽固的一言堂制度,终将是死路一条。最后,军官只好以自己亲身试机,毙命在自己和原司令官做的杀人机器下,那机器在启动中,零配件不断地崩落跳出,程序失灵。
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寓言故事。让我想起鲁迅。可能鲁迅的《看客》,就是深受卡夫卡的这部《在流刑营》,也不得而知。不过,从表现形式上,似乎卡夫卡的文本要更深刻更有内涵更隐晦一些。
不知怎么,执着的军官倒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方面固守旧的制度,坚持机器制度大于人命。一方面,坚持己见,是旧时代制度的执行者,又是旧制度的受害者。对于这个人物形象,不知道是同情还是鄙夷。另外,三个看客,一个是押解士兵,在看守犯人中就充瞌睡。且在执行刑罚时,居然和罪犯抢食机器装置里的稀饭。更甚者,在被释放的罪犯穿着从烂泥坑里捞出的被他从身后用刀彻底划烂的破衣服搞笑时,他居然也和释放的士兵哈哈大笑。完全是事不关己看客的心态。第二个就是因为看不起领导等于犯上要被军官判了死刑的罪犯士兵,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看客的心态。被带到刑场,好奇地看着军官调试杀人机器,和旅行者我一起跟着军官介绍以一个游客的心态凑近观察这个机器,甚至比我还更观察机器仔细。只不过听不懂军官用法语介绍机器杀人的经过。第三个看客,就是作为旅行考察者的我,根本对机器不感兴趣,经常在军官介绍时走神,一会看士兵,一会看罪犯喝稀饭捞衣服,或者摔跤什么的细节动作,都表明我的不专心,也不感兴趣。只有一个人专注执着,就是军官。代表旧制度的执行者。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军官崇拜的原司令死后被埋的地方,竟然是酒吧客人桌下,桌前坐的都是大多是码头工人,“个个身强力壮,蓄着浓密乌亮的短须。他们都没有穿上衣,衬衣也是破破烂烂,显然是写贫穷、卑微的老百姓。”这是意味着有生命力的穷人当家做主人了,有人权了。过去那种旧制度终将被穷人踩在脚下了。
最后士兵和犯人要跟我旅行者一起上船,硬是被当权派旅行者“从船上捡起一根打了结的粗缆绳,用来威胁他们,以此阻止了他们的那一跳”,等级制度森严,尽管旧制度没有了,但新制度又产生了,毕竟制定制度的当权派,不可能让底层人和他们同一条船的。多么深刻的含义。
我想,我是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