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定格动画片《卡洛琳》被翻译成中文《鬼妈妈》,是导演亨利·塞利克2009年的一部杰作,改编自英国作家尼尔·盖曼作品《卡洛琳》,获得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亨利·塞利克的画面风格,是哥特式典型风格。现实生活阴暗灰蒙,虚幻世界里却是金黄多彩美丽和温暖。极适合表现鬼片环境、背景和情节。
这部动画片的精彩看点在于:现实中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无视了孩子需求家庭温暖的心理,导致孩子去寻求自己心目中的温暖和幸福——问题在于,孩子去寻求的温暖和幸福不是真正的温暖和幸福,表面美丽温馨的外象下面,是可怕的事实:一切都有代价,就是必须要付出自己的眼睛。假妈妈给出去的答案是:眼睛变成了纽扣,就能换取幸福。是不是用眼睛变成纽扣,就能真正的幸福了?故事一层层如洋葱头般剥开:当你真正把自己的眼睛换成了纽扣,你的死期就来临了。纽扣是什么东西?纽扣代表了成人们制式化了的眼睛。寓意极为深刻。
如何表现孩子盲目追求虚幻的美丽和温暖。运用了如下合理情节。一是搬进的哥特式风格的家中,一面墙上,有一个封死的小门。这扇小门,只有孩子才能屈膝爬过。封死的小门,给人带来神秘,幻想,和猜测。二是夜晚来临,孩子上床睡觉。上床,表示要睡了。孩子从床上看到老鼠,跟着老鼠来到小门前,封死的小门豁然开朗,里面有了五颜六色的通道。此通道,像孙悟空从人的喉管进入人体一般。通道的外面,也是一扇小门,爬出来,就到了另外一个完全一样的房间,但是,爸妈变成了纽扣眼睛的假爸妈,世界也完全不同了。
我们从来就说,眼睛,是心灵之窗。纽扣,成为眼睛。预示着,变成纽扣眼睛的孩子,就如那些纽扣成人一般看世界,再也不会啰嗦,也不会说话,一切都会乖乖地按照成人的意志去做事看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纽扣孩子。
如何来改变呢?就必须要孩子醒悟过来,行动起来,去拯救被关起来的父母,在他们没有变成纽扣父母之前,也就是失去灵魂之前,回到真实的世界上来。这个故事,其实和日本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最后,父母被拯救回来,却还不知,还以为一直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
如此好的故事,真的令人深思。我们一直执着于成人故事,其实,在儿童文学这片土地上,深刻的寓意,也不难成为大师。可惜,我们如此类的大师,似乎还没有见到。应该深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