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曾经“恶俗”地迷恋过琼瑶

(2016-05-17 12:02:51)
标签:

杂谈


    再提琼瑶作品似乎已经很恶俗了。这是某位不喜欢琼瑶的网友在某位喜欢琼瑶的网友帖子后如此不屑地回复的。

    我也恶俗一下。因为提及到了这个在引导我步入文学生命也曾占据过重要时刻的人,我无须掩饰。我曾经“恶俗”地迷恋过琼瑶,如同我一如既往地迷恋金、古,迷恋阿嘉莎。那种迷恋整整将我十二、三岁懵懂初开的稚嫩情爱都赔了进去。和同班小女生那种琼瑶文艺式的唯美爱情至今偷偷地珍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某个落日暖暖的黄昏,信手拈来,还能嗅回一些清香,原来,我的爱情生活也曾那么纯过,不带半点的功利、欲色。无可否认,这绝对是琼瑶的精神恋爱带给我的珍贵记忆,在那些成人杂志逐步将琼瑶赶出我的书包之前。

    文学的力量足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说生于5、60年代的人多少因为保尔柯察金走上了捍卫祖国的光荣之路,就是我们这群70年代生人也大多赶上一个时代的开放举措得以在金庸的武侠、琼瑶的爱情中颠沛流离,开始不讳谈爱情,开始将中国人对爱情的理想与追求从单纯的革命式同志友谊转向一种对“爱情真谛”的向往(这句话有点土,但是生于70年代的人谁敢甩开手膀子噗噗拍打胸脯说你恋爱时没问过对方你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千年的爱情进化史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而当下,当下的文学再难令我找到那种感觉。

    投入的感觉。

    能让人再回首的感觉。

    新新人类开始网络爱情。哪怕生于70年代,也害怕落伍的失落感拼命搭上网络的末班车追逐潮流。我们惊异的发现,爱情再次质变!简单的互相贫嘴已经将两颗骚动的心紧紧相连,频繁的你言我语甚至可以让一未成年丫头冲动地“借”出家里的钱飞到“爱人”身边。似乎在金庸、古龙笔下那种萍踪飘忽天下,第一次相遇没准就会永世别离的武侠时代才会害怕错过的流星般的爱情正急剧升温,我悄悄的挥动鼠标犹如挥动马鞭般滑过某个论坛,本欲不留蛛丝马迹,却在不经意的回首间,闪现过你温柔的身影,不,准确的说是温柔的贫嘴,我不容错失!网恋,网恋,网恋!!!

    是什么再次将中国的爱情进化?无疑,文化!而文化领域中举足轻重的文学的网络化更是让中国的后生们迫不及待地给爱情插上了美丽的翅膀,不知天高地厚地扑腾,想飞翔。

    网络文学的鼻祖我首推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终于将中国几万万网虫从QQ后唤醒,原来聊天后能见见面也是那么的美,也能写下那么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爱情诗篇。然而恐龙与青蛙的约会却每每在失败告终后忿忿。真的又回到了30年代的大上海百乐门的小歌女哀怨的小调:爱情好象一阵风,来匆匆,去匆匆。

    飞速的时代快马加鞭就能来电、盏茶工夫就可灰飞的爱情到底是人性感情的进化还是退化,我再难分晓。似乎随着工蚁们步履日益快如飞的上班节奏,闪电爱情更符合潮流。但是,躁动的群体中越来越空虚的情感空洞却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不断有人填进去,却加大挣破缺口的边缘。

    琼瑶诗歌化的、循序渐进的爱情似乎也难以在这个食快餐的年代立足,因为她描述的咖啡爱情、饭桌爱情已经挤不出拼命打拼的年轻人的时间。我是想都不敢再想有闲余拖着某位女生端坐在气氛良好的水吧中用激烈的言辞再高谈抱负,抒发壮志而不是为了公司的业务尽所能周旋。

    其实琼瑶的不再得欢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时候,那个辉煌的时代必定过去,她的作品反映的是60—80年代青年一代的悲欢离合,21世纪的新新人类不捧场无可厚非。

    对于现在来讲,她只属于过去,属于回忆。可叹的是,她的才华缺少永恒流传的大气,比米歇儿(飘)、夏洛蒂(简爱)、张恨水等同样的言情高手少了些对社会现实根蒂的挖掘力。所以她难以持久。但是,单论文学修养,从其书名的活用古典诗词已可见一斑:碧云天,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翦翦风;包括她前、中期作品中诗话似的爱情阐述,故事的开线布局都能抓住人心,不仅仅停留在对爱情的追求,也适当地溶入多元素在字里行间,如西方推理元素(见《寒烟翠》、《星河》,这为我现在狂迷悬疑推理奠定了基础),戏剧的张合力(见《彩云飞》、《雁儿在林梢》),可读性是存在的,只要对中国传统文学稍有偏好的人一旦进入琼瑶的世界必定会有共鸣。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几次提及“她的前中期”,包括列举的几部作品都可以规划于那同一范畴。因为,其后期的作品从《青青河边草》开始,已经逐步失去了琼瑶的精髓。成立电视制作中心是为琼瑶开辟了另一片奋斗的天地,也将她的作品能够更自我的用琼瑶式手法表现出来,但是,小说已经难以入目那是真的。她的创作已经完完全全步入商业化阶段,单纯地为了电视剧本和社会追求的流行元素来写一本书,同古龙为了酒钱胡乱涂抹的那几部垃圾武侠一样,套句琼瑶电视的经典对白:叫我情何以堪?!

    所以我无法判断究竟是琼瑶恶俗了文学还是世事恶俗了琼瑶。或者,她继续在自己以前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还真能走出一分不一样的天空。但是,她愣要搭上网络文学的末班车,用轻快的奶奶笔触写出了一个小燕子来获取新新人类的欢心,她忘了,新新人类是善变的,是不怀旧的,当一碟青幽幽的小白菜几次回锅,连怀旧者的胃口都会倒足,别说他们了。

    这样的琼瑶,何苦徒留骂名,只有我们这些个在几个时代变迁的夹缝中生存成长起来的人,才会为她一声叹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