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非推理游戏
(2009-11-02 11:27:59)
标签:
万圣节上海现代人话剧万圣节的游戏娱乐 |
分类: 影视评论--[谈谈情说说性] |
太粗心了,所以一直以为万圣节的游戏改编自阿婆的《波洛圣诞奇遇记》,怀着十二万分崇敬的心去到了剧院,准备欣赏一出布局精致,悬念迭起的推理饕餮盛宴--上海现代人话剧社的惊悚推理剧《万圣节的游戏》。
兴冲冲地赶到了剧场,从王导手里拿到了票,一看,还是包厢,登时有种尊崇感油然而生,和KELLY、座山雕等人来到了那传说中、济济一堂的大剧院专供贵族男男女女看戏中不忘调情的神秘地方,到了这里,就有人发出惊叹,这怎么看啊!是的,除了在“那么高那么远的朦胧美”当中,还有“那么缥缈的说话声断断续续地传过来”的偷听快感,提醒我们原来贵族为了在包厢实现偷情,得到的也就不过是肾上腺素的片刻刺激,付出更多的是对话剧的欣赏以及欣赏时那种投入的心情。
终于,我们这些没有配备贵族的小望远镜的不贵族的观众忍耐不住,垂涎着楼下那些希希啦啦所剩尚多的空位,怀揣无比怀念既能看得清演员的每个眼神又能听得清每句台词的小剧场的心情溜下楼去,在被迟到的观众不断驱逐的过程中,终于有了一个再不用挪窝的座位,却偏偏邂逅了一位为了讨好女友,丝毫不嫌困倦有节奏地抖动下肢随便一句台词都能吃吃笑个半天以示自己幽默十足的兄弟。心里非常不河蟹地骂了一句装13,和隔离那位老爷爷非常默契地充满深情地交换了一个眼神以示互相鼓励,终于定下心来看戏。
虽然十多分钟的剧情已经过去了,作为一个资深阿婆迷,很快跟上了并不复杂的剧情,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这一幕在无人生还中有过,那个桥段是照搬了复仇女神,这个手法摆明是阿婆最常用的旧罪的阴影,也终于让愚钝的我明白了,我今天看的,并非阿婆的原著剧,呵呵,原来是向阿婆致敬的,我很不愿意用的“山寨”二字剧。瞬间,对猜测剧情没有了兴趣,这样的故事,凶手往往到最后就是最出人意料的或者最不可能的人,比如,那个貌似瘸子的威力,比如,那个听到一点动静都会一惊一乍的亨利。再比如,说到五个人失踪,立马就联想到这舞台上的五家人必定是因为这宗旧案联系到了一起,而剧情也确实在这样发展着,少了很多能让人去与编剧博弈斗智的快感,真相大白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哦,原来是这样”的惊诧,只有“果然如此”的兴味索然,于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对剧情的深究。开始去全身心地体会宣传中的“惊悚”……
呃,说实话,整台戏对节奏的调度还是可圈可点的,可见导演对细节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如果,我是说如果在灯光能配合得上那已经事先编辑好的恐怖音效的话,还真有那么一点惊悚的味道,但是……我们至少看了五分钟亨利两姐妹在台上摸黑演出的戏,埃尔伍德的“尸体”挂在那面反转的墙上被“风”吹转向观众时,闪电比雷声来得晚,让我们彻底颠覆了一把对自然科学的认知,还有埃尔伍德先生挂在墙上,那风为毛一会将他的头刮得耷拉在左边,一会又将他的头刮向右边,太恶作剧了吧,人死了都不得安生?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表演的真是不错不错,两个瘦高个妹妹在台上的型体真是挺拔,腿真是直啊!人腿直是腿直,该S的那S得好不掩饰,该装冷漠老处女的也扮得惟妙惟肖。光头小威力在一众演员中很出彩,机灵的小眼睛滴溜溜的转,看得出是个眼睛里有戏的主。我琢磨,他们在面对灯光在不该黑去的时候离开,在不该亮起的时候来临,还能拼命压抑着心底深处想脱口而出的那些不河蟹词句,依然那么淡定地表现着剧情,哪怕是在没有人能看得见的漆黑中,那心理素质岗岗的,台词功底岗岗的,气息也是岗岗的。想想啊,可怜的麦音效开得过于温柔,能让那么空阔的剧场后排和高高在上的包厢中的观众也能对他们的对话“有所耳闻”,他们要在保持形体美的时候,平白无故地增加运用多少中气啊!说到这里,又开始无比怀念小剧场啊小剧场啊,温馨温暖的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