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在现代都市里

(2006-11-07 19:40:33)
分类: 随笔

一直漂泊在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却常常有找不到家的感觉。

家乡,是胶东半岛一个离海很近的村庄。我在村庄里读完了小学,在县城里读完了中学,便走上了离家愈来愈远的不归路。

上大学的时候,每逢假期我都会回家。回家尽享父母亲人的关爱,和儿时的好友谈笑聊天。工作了,回家乡的次数减少,和家乡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每回一次家,心情便沉重一次。象所有的农民一样,家乡的人们承载着改革发展的成本和城乡差距拉大的现实。土地的产出,并不足以保证乡亲们衣食无忧。和儿时的伙伴聊天,看到的是一张张为生活所累如中年闰土一样的操劳的脸。家乡,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日渐衰老。耕地被占用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将小小的村庄层层环绕。袅袅的炊烟,种着花草树木、养着鸡鸭牛羊的院落,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间小路,在现代化的高楼、柏油马路面前黯然失色。家乡,正变得让我感到陌生。

结婚了,在北京有房子了,一家人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北京,成为我每次外出的回归地。我不再说“去北京”,而是说“回北京”。北京,应该算是我的家了吧。然而,在那些土生土长的老北京眼里,我却仍然属于外地人。属于每逢过节都要在运输高峰里奋斗的外地人。在老北京的优越感很强的言谈举止里,我找不到归属感。

带五岁的儿子回家乡。儿子对一切都那么感兴趣,对我说:“这里多好呀,有大海,可以天天吃海鲜,姥姥家还有那么大的院子。妈妈你为什么要去北京呢,我长大了要回来。”我问儿子那你觉得北京哪里好,他竟然一点也说不出来。面对儿子的纯真,我无言以对。我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也许在大家的眼里,总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对自己熟悉的美好却视而不见。少时的我对北京是多么向往呀——能够天天看到天安门!而儿子却颠覆了我的理想,认为我不应该离开家乡到北京。他怎能理解,从乡村到城市的跨越多么艰难,因为这一切,他生来就拥有。

总有说不出的乡愁。融入现代都市的我,每听到熟悉的乡音就忍不住驻足,或者跟人家搭讪:“你们是从胶东来的吗,我也是呀。”然后从普通话切换到家乡话,过一下说家乡话的瘾。

村庄要拆迁了,爸妈要搬到楼房里去住了。妹妹说,拆迁给的条件挺优惠的,而且给每个老人都有一份养老金。附近盖的工厂,会优先聘用村里的人。我为乡亲们松了一口气,又为村庄感到惋惜。我再到哪里去探询我的少年时光?

梦魂萦绕着家乡,却每日奔忙在北京。在这里,有一个职位属于我,有一间房屋点燃了明灯在暗夜里等待着我。打开房门,有老公和儿子的欢笑迎接我。我的心在他们的温暖里安定下来。这里,是我的家。但在心里,总也割舍不下对乡亲们的深深牵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