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短片是种态度! 哈尔滨新闻网 2012年02月13日
23时03分
采访:商鼎 阴祖峰 陆婧瑶
制作:商鼎
作为本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节的总策划,资深电影人王旭东连日来都是分身乏术。在他休息的酒店房间内,哈尔滨新闻网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本届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触电”短片单元12日进行了展映,谈及短片,王旭东滔滔不绝。
如同微博相对于博客,短片的定义也是相对长片而言。
据悉,短片是电影诞生的早期所诞生的一个片种。王旭东认为,通过篇幅、片长对短片进行界定略显生硬,规格也不统一,但就目前来讲,仍是较好的界定方法。“未来可以通过时长把短片分为5分钟内,5分至20分钟,对短片进行更好的细化。”
据了解,作为电影的类型之一,全世界每年都会诞生大量的短片。就中国而言,只要是在国内专业院校进行过系统的教育,每个大师在他们的学生时期都拍摄过短片。“比如田壮壮的毕业作品《小院》,当时的摄影就是侯咏和张艺谋。”而在国际上,短片更是成就了很多大师级导演,如戛纳电影节为庆祝60周年,就邀请了多名国际著名导演围绕拍摄了纪念短片《每个人的电影》,“大师拍短片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就好比一个作家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一样,但能不能拍好是另一回事。”
在王旭东看来,世界电影的发展与短片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国家电影的诞生都是通过短片开始的。”王旭东说,从最早的电影《工厂大门》,再到先锋电影运动、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都是由短片开始,这其中还包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但由于放映途径少、商业回报难等原因,短片逐渐被大众所冷落,仅成为部分国外电影节的稀客。王旭东无奈地说:“短片,是骄傲的诞生,也是悲情的延续。”
近年来,随着数码器材的普及,短片拍摄的条件进一步宽松,而网络发展的突飞猛进,更使中国诞生了一大批拍客和播客,短片逐渐成为电影爱好者追求的潮流。“创作上有传统,但重视度不够。还要感谢互联网,让短片有了传播的途径”,王旭东说:“已经到了人人拿起摄像机的时代了。”
作为本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节总策划,王旭东放弃了“行业关注”单元的评委一职,选择在“触电”短片单元发光发热,他说,“相对于公映的电影长片来讲,关注短片的人仍然不多。我希望有更多成熟的影人来拍摄短片,有更多的普通人来关注短片。”据悉,“触电”短片竞赛单元是由第24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节组委会发起,与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乐视、优酷、土豆门户及视频网站协力举办的电影短片评选大赛。参评网站分别向组委会提交各自推选电影短片参赛。“现在短片的主要出口都是互联网,包括视频网站和门户网站的视频频道。我们把电影节作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下进行推荐与遴选,目标也特别简单,就是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个奖,欢迎你们参与。”
王旭东解释说,“触电”即是接触电影的意思,为短片单元起这样一个名字,就是希望更多的普通人能够更切近的感受到电影的魅力。“只要你有兴趣,敢想就去做,实践后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电影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情,拍好后是否与大家分享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享受拍摄的过程。你看到了,你表达出来,这就足够了。”
编辑:刘锡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