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寂寞小留學生 學習障礙辛酸多(世界日报)

(2011-03-25 18:09:38)
标签:

转载

似水人生:都是钱害的,我还庆幸当初父母没有能力让我去读美国的高中呢。其它没有让我学的还有钢琴、国学、绘画等,我都表示感谢。
送子女出國念書的賭注更甚婚姻,父母可能讓孩子脫胎換骨,也可能扼殺他們的一生。過去小留學生的模式已經宣告失敗,國高中才赴美者,往往成績平平,甚至有可能加入幫派。

亞洲填鴨式教育下,把不少孩子逼走了,而台灣教改的多元入學方案,也讓子女從國小開始保受心理、生理壓力,朝「全能孩童」的目標邁進。

住台北市的王媽媽從下午4時接到孩子後,開始接送她去學美語、鋼琴,回到家吃完飯還得練琴、做功課,每天搞到晚上11至12時才能睡覺,睡眠嚴重不足,導致上課老是打瞌睡。

又因國外教育市場的引進,一堆莫名其妙的課程,如大地科學等,加上傳統的美術、書法、心珠算,一層一層瓜分親子相處時間,而家長則迷失於子女的成績和表現。

當亞洲家長發現子女功課不如預期,在經濟狀況許可下,便把子女送往美國,只為了讓孩子多一點希望和成長,進而獲得喘息。

事實上,美國教育並不完美,但是教育精神明確,會認真對待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沒有統一標準,不會要求孩子向成績看齊。

不過,小留學生隻身赴美,除非家長作陪,否則環境適應能力、英文程度、外界干擾等多變因素,也可能會達不到預期效果。

教育專家陳淑芬指出,看過許多小留學生赴美求學失敗的例子,多數僅母親一方作陪,從小缺乏父親照顧,不僅放不下台灣親人,子女功課也普通,最後花了大錢,還失去和家人寶貴的相處時間,白走一遭。

高中時赴美就讀阿罕布拉高中的陳先生表示,當時班上不少像他一樣的留學生,多數因為英文能力有限,校方還認為他們不需要考SAT測驗,畢業後去社區學院就好,導致態度心意闌珊,並無專注課業。

部分家長還違反規定,在高中校園附近租間公寓,讓未滿18歲的子女獨居生活,甚至買車代步,部分子女培養獨立自主的個性,但有的則在缺乏家人照顧下,甚至加入幫派,導致兩極化的結果。

近年來從中、港、台,甚至日本、韓國赴美的國高中留學生激增,社區學院也面臨飽和狀態,不僅新生修不到課,未來想轉四年制大學,競爭也十分激烈。

陳先生說,過去GPA3.7或許可以申請到洛杉磯加大,現在沒有3.9以上,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不少人為了擺脫惡性競爭,還跑去其他競爭較差的社區學院修課,以扳回成績劣勢。

多數留學生僅讀到社區學院就畢業返台,不少人即便轉入四年制大學,也是州立大學居多,真正能進入百大學校者,極其有限,更別提申請研究所。

此外,即便從社區學院轉入好大學,成績往往也趕不上同班同學,落差極大。從巴沙迪那社區學院進入柏克萊加大的蔡同學,大三一進電腦科學系,幾乎每科都面臨不及格邊緣,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蔡同學說,社區學院傾向按步就班,課程滐@易懂,難度不高,但進入柏克萊後,內容廣度和深度瞬間加大,多數教授僅給「概念」,學生需自發性研究、看書,才能完成作業,最後不得已轉系,才勉強撐到畢業。

同時,插班生也很難融入班級氣氛,而程度和資質普遍不及同學。蔡同學坦承,從社區學院GPA拿高分並不等於「實力」,若分組作作業,也常受到排擠和同組人員的不信任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