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朝的房价 - 来自深圳商报

(2009-12-22 07:39:03)
标签:

房价

宋朝

苏东坡

房产

分类: 投资理财

 

房价高不是炒家炒高的,而是用家太多造成的。政府调控房价左右为难,搞重了砸了自己的脚,轻了民怨太大,不过,想想当年苏东坡兄弟都无法在市中心买房,大家又怎么可以怨政府呢?

 

 

 

宋朝的房价

 

    宋朝文人王禹偁写过一篇《李氏园亭记》,讲到当时首都开封的地价很贵:“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一尺地一寸土,跟金子一个价钱,地价如此之高,房价可想而知。

    当然,王禹偁是文人,文人说话爱夸张,宋朝房价究竟是高是低,咱得看具体例子。

    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宋朝房价高,比如说,宋朝有很多名人曾经为买房发过愁。都有谁呢?

    苏东坡是一个。我看过苏东坡的年谱,他一辈子买了好几套房子,但是没有一套是在首都开封买的。后来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老苏很着急,借了开封一个姓范的朋友的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是一个。苏辙参加工作几十年,到七十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而且不是在首都开封买的,是在开封南边的一个城市许昌买的。在买房之前,苏辙写过一首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又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活了大半生,头发都花白了,还没弄上一套房子,搞得自己在儿子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还老是抱怨。

    还有大文学家欧阳修也是一个。欧阳修考中进士,进中央工作,工作了好多年,始终没买上房子。他给朋友写信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意思是在京城工作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混上自己的窝,一直在小胡同里租房住,很惨。

    北宋末年,有位御史中丞翁彦国。御史中丞主管监察,兼管检察,就是过去的监察部部长兼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位翁部长或者翁检察长说过一句话:“京师户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看来不光是房子贵,地皮也贵,贵到有钱都买不到。

    也许就是因为买不到,所以地皮才贵,就是因为地皮贵,所以房子才贵,就是因为房子贵,所以地皮才更贵。很多时候,地价和房价就是这么一对互相攀比的关系,因为地价高所以房价高,因为房价高所以地价也高,哥俩你拉我扯,一个劲儿往上窜。

    房价高,老百姓买房就难,钱少的买小房子,挤着住;没钱的借钱买房子,只有做房奴。北宋初年有个大学士叫陶毂,他亲眼见过老百姓的住房是多么紧张:“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可使用面积不够,就自己动手改造,“半空驾版”,在房子天花板和地板的中间加一层,隔成小复式。卧室太小,放不下床,就把箱子柜子什么的拼起来,让孩子们睡。这种一家三代挤一个小房子的居住生活,房改以前也出现过,估计现在60零后70后的朋友还能回忆起来。

来源: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单晓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