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侠博客看到这篇转载的文章,觉得很好,就再转载分享。
买房要尽可能借钱,因为用明天会贬值的钱来还今天的贷款总是划算的。等到老了,钱再多也没有多大意思。
来源:厦门日报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昨天来厦门“打虎”,要打的“老虎”包括“不要借钱花”“养儿防老”等等这类在中国根深蒂固的观念。
这位“武松”试图教会中国人学会新的观念:“量入为出”中的“入”,不仅包括“过去和今天的收入”,还应该包括未来收入的预期,即“人一辈子的总体收入”,总之,要尽量利用金融来使自己幸福最大化。
陈志武形容说,自己要打的是“纸老虎”,之所以是“纸”,是因为这些中国人从小到大被灌输的观念,现在已经经不起推敲。
陈志武应厦大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中心邀请来为“鼓浪屿名家论坛”发表演讲。昨天,他的演讲题目是《商业模式的逻辑》,他认为新的商业模式应该是靠股权来赚钱,不过,他的一些观点也在现场引起争鸣,譬如说,他坚持认为“人每日摄入的3000卡路里限制了农业不可能有出息”。
以下是演讲的一些精彩要点。
学美国老太太借明天钱花
在理财态度上,有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说的是美国老太太20岁通过按揭贷款住上洋楼,一辈子都在还债,70岁贷款还清后,她也去世了;中国老太太则相反,一辈子都在存钱买房子,等到70岁,终于存够了钱,但是,她也离世了。
陈志武问台下观众:他们想做哪种老太太,台下的人告诉他:两种人都想做。
这显然不是陈志武要的答案,他说:“借钱花有什么不好?”
陈志武认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是年轻的时候最没有钱,尽管年轻的时候最能够花钱、也最需要花钱。以往的文化和观念都鼓励年轻人存钱,所以到老了以后,是钱最多的时候,可这时恰恰是一个人一辈子中最不想花钱、对花钱兴趣不大的阶段。
他努力说服中国人认识到一点:利用金融使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最大化,意义非常大。他举例说,现在年轻人谈婚论嫁,要求有房子和汽车,但是,如果没有住房按揭贷款、没有汽车贷款等金融产品,那么,不同收入阶层出身的子女,他们在谈恋爱市场上面对的竞争优势就很不一样。
陈志武得出结论:金融市场给社会和个人提供的支持,涉及个人一辈子的幸福,有些人因为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就要放弃这种金融借贷消费模式,这是非常短视的、不理性的结论。
量入为出的“入”包括明天的钱
陈志武认为,中国人“量入为出”的“入”范围应该延伸。
他说,我们中国人讲量入为出,美国人也讲量入为出,只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这个“入”的概念有不同定义——中国的理解是“今天和过去的收入”,但是在美国,这个“入”被延伸到不只是包括现有收入,同时也包括未来的收入预期,是一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收入。这样的话,个人一辈子的总收入是你可以花的钱的总量,所以,这个“量入为出”是“量一辈子的收入为出”。
但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借贷消费过度”,在被问及此事时,陈志武说,像美国历次金融危机一样,这次危机不会改变美国的经济模式,也没有人要终止金融证券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面对的挑战仍然是一个如何改良的问题。更确切地讲,是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以减少多环节委托代理关系链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陈志武反倒认为,中国从这次危机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是: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
企业应“当儿子来养,像猪一样卖”
汇源老总因为其“企业应该当儿子来养,像猪一样卖”一句话而备受指责,但是,陈志武认为,在股权交易市场背景下,这句话相当经典。
陈志武昨日运用诸多企业例子来说明新的商业模式是:靠卖企业价值赚钱——自己办企业,让企业价值增高,然后把股权卖给别人,通过股权交易把未来无限多年的利润提前套利。
他认为,中国的俗话“无商不富”,应该改成“无股权不富”,至少是无股权难以“大富”。
差别是:传统商业都是以卖产品、卖服务赚当前的钱为特点,这样你得一天一天地去赚、去累计,但毕竟人的实际生命有限,每天的买卖赚得再多,一辈子也就只有这么多天。但是,有了股权交易市场之后,比如股票市场,财富增长的空间就根本改变了,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股权价格是未来无穷多年的利润预期的总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公司办成功了而且职业化的管理也到位,那么,这个公司就具有无限多年生存经营下去的前景,拥有这个公司的股权等于拥有了这种未来无限多年收入流的权利。
陈志武说,靠一天天地累积利润,靠自己的长寿来最大化个人财富,怎么能跟一个通过股权交易能把未来无限多年的利润今天就变现的人比呢?
陈志武著书挑战《货币战争》
47岁的陈志武是湖南人,大学就读中南大学,在国防科大读研究生后到耶鲁留学。他最近在国内声名鹊起的原因是他和“货币”展开的一场战斗。《货币战争》是中国名噪一时的畅销书,这本书认为金融市场被一小撮阴谋家控制,操纵政治、制造战争,频频制造金融危机。
不过,陈志武认为《货币战争》误读误传甚深,已经到了他受不了的地步,他决定出手。
陈志武完成的《金融的逻辑》被外界看成是《货币战争》的对立版,他认为金融给人们带来福祉,催生民主、自由,让中国家庭从利益交换中解放出来。
厦大管理学院副院长戴亦一说,事实上,在业内,陈志武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他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