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2009-05-10 23:29:06)
标签:

母亲节

潮剧

潮州音乐

情感

分类: 日常记事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提醒:每年公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母亲自从清明节后来到深圳家里,一改以前来没多久就要回去的想法,五一回福建本以为她要乘机和我溜回去,没想到连我假装要载她回去她都马上拒绝,她自己说是本来很怕晕车难得这么老远来一次,就想多呆一阵才回去,而我觉得她是有众多儿女和孙辈在这里,加上电视可以看到闽南语的节目,逐渐安下心来。

 

而且经常有媳妇、孙女和孙媳妇带她去买好多新衣服,住家附近又有物品丰富的菜市场,每天和三妹出去买菜,母女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在Maggie的建议下,我昨天带妈妈和三妹去家附近的素菜馆吃饭,母亲和三妹第一次吃到精心制作的正宗素菜,听着佛乐,看着饭馆里各种佛品的布置,信佛的母亲感到特别开心。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母亲的第二大爱好是听潮剧和潮州音乐,那天我专程去华强北唱片店希望找到她喜好的潮剧DVD,没有想到一无所获,后来在淘宝找到,感谢Maggie马上帮忙买来(巧的是这两碟DVD,一碟是四郎探母,一碟是潮州锣鼓乐都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单位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的),正好昨天到,今天母亲节一早起来,听到我在书房给她放的潮剧,她精神大振,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连我大女儿阿欣第一次听都听入迷了。潮剧是闽南人特别喜欢的戏剧,当地话成为“大班”,相比之下,闽南本地的歌仔戏简直就是小儿科。潮剧的排场、唱腔和音乐对闽南人真是有特别的魔力,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着戏台上的演员精彩表演,恨不得以后就娶个跟上面的女演员一样漂亮的老婆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早上怀标也把父母都带来在楼下的饭店喝早茶,两个母亲见面话匣子一打开就无法合上。怀标父亲说起以前他们这一代辛苦日子,说在田里和我舅舅踩水车的时候都会累得睡着,不禁令人长叹。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大哥今天早上从福建出发来深,一到深圳又马上过来探母共庆母亲节。正好在播放潮剧《四郎探母》,我不禁笑说大哥这次是“大郎探母”来了。不单单探母,他还举起三妹特意买来的两支鲜花送给母亲。大家都夸三妹文化不高,却能够想到这种画龙点睛的点子。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说到三妹,我真是没有想到长期在农村的她那么快就适应而且能够发挥她的特长,昨天她就想好怎么做今天的菜,今天早上她就一个人去买了一大篮各种各样好吃的菜,以及一整箱的青岛啤酒并冰冻起来。而大哥则充分发挥他劝酒的超常水平,在他孙子量量的及时输送啤酒配合下,让三妹高兴地喝了四罐啤酒,然后就出现: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三妹脚轻话多的精彩场面: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她甚至可以不费力地跟着场景唱起潮剧,尽管认不得屏幕上的多少字,却可以准确地唱出词和调,把大家都惊呆了!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最后在开心看完《四郎探母》后大家尽兴而归。可以说在制造气氛方面,这出潮剧和音响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已经在考虑如何把好看的潮剧DVD都买回来给妈妈看了。

 

妈妈今天真是非常开心!愿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母亲们:母亲节快乐!

 

由于网上搜索潮剧DVD看到下面的文章顿时感悟,其实孝顺有时就简单到买父母喜欢的戏剧,顺着老人的喜好最要紧,就像母亲一样,如果请她去酒楼吃贵的东西她总是要心痛,而花几十块买来的碟片她可以看好多年,我已经帮她刻好几碟潮剧等着她带回去听了。

 

下面文章来自:http://www.chaozhoudaily.com/czrb/html/2009-04/24/content_8036.htm

 

 

母亲潮剧缘
陈再见

  母亲爱听潮剧。早在80年代,母亲就私自拥有一台录音机,为的就是听潮剧。每逢赶圩,母亲就从集市里买回各种磁卡带,什么《赵少卿》《四郎探母》《秦香莲》……为这事父亲没少生气,因为那时家境不是很好,磁卡带无疑是一笔不少的开销。母亲自有她辩驳的道理,她说,咱没读书不识字的,不听戏这日子能有什么乐趣啊?一句话顶得父亲哑口无语。在家乡,像母亲这样的农家妇女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巷口的露天电影只能凭影像猜故事,这时听戏便成了她们最热衷的选择,因为潮戏说唱都是家乡方言,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记忆里,每到晚上,我家就聚满了前来听潮剧的村民。录音机就搁在谷囤子上面,婉转圆润的吟唱流淌而出。听者手执蒲扇表情庄肃。听至凄惶悲恸时会跟着哭泣,当然母亲哭得最厉害,听《秦香莲》时,她哭得眼睛都肿了,茶饭不思;而一旦听到坏人偿命好人雪冤大快人心之时,大伙也会跟着欢呼,评头论足,大叫报应,一副参悟世事看破红尘的样子。

  戏听多了,母亲还会唱,完全的清唱,没有伴奏。而《春香传》是母亲唱得最好的曲目,当唱至艺妓春香于端阳夜与李梦龙庭院幽会那一段时:“我变作紫金城内龙凤鼓;你变作长安钟楼万寿钟,钟声……”那声情并茂的神态和诙谐有趣的语调简直让人疑是戏中人。

  听戏其实并不能满足母亲,母亲无时不刻不期盼着看一场戏。每年年末,村人会筹资,然后择日邀请戏班来村里搭台唱戏。当然,由于资金有限,每年都只能请到饶平、揭阳一带的普通剧团,而潮剧名角如方展荣赵长城等是请不到的。但无论怎样,能真人实景看到戏,已经是让乡里人激动不已了,母亲更是兴奋得坐立不安。太阳还没落山,母亲就携儿带女在台前耐心静候了。时值冬季,天气冷,通常还要抱上棉被、茶壶什么的。我生性好动,坐不住,老是跑到戏棚后面偷窥演员更服化妆,只见他们朱面敷粉,胭脂膏黛,云冠霞帔,堂皇艳丽,很是惊奇。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台前已人头簇拥,本村的邻村的,一路挤到百米开外的祠堂门口。突然锣鼓齐鸣,锁呐二胡古筝也相继奏响,音律悠扬。这个程序村人称“起鼓”。然后,帏幔缓缓揭开,戏开始了,生旦净末丑,逐一登场,拂水袖翻摆,引腔吟唱……台下顿时肃静,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聚精会神。再顽皮的孩子这时都不敢乱跑,此刻的捣乱准会惹来全村上下的怨恨,弄不好还会挨一记耳光。

  戏一般只能唱四个晚上,每晚都要唱至凌晨三四点,而母亲是一个钟头都不会落下的,直到戏班拾掇好行囊离开村子,这时母亲怅然若失,要持续一段时日才能恢复。

  有一年,母亲还想让我跟着戏班去学戏,听说后来是戏班里的戏老爹婉言谢绝了,母亲才作罢。

  时至今日,母亲仍热爱着她的潮剧。之前的录音机早已经被DVD和音响替代了,可惜母亲年事已高,眼睛不好使了,耳朵也背了,每次看都要凑得很近。

  母亲的儿女当中就三哥得到了遗传,也喜欢潮剧。三哥就在府城打工,每次回家都会带来很多潮剧DVD。母亲说,还是老三孝顺啊!我们听了心里就酸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