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敢当众发言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调查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排在第一的
赫然是“当众演讲”,超过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为什么当众讲话那么让人害怕?是谁给我们埋下了恐惧种子?
案例:
平生最丢人的一件事
那次当众讲话失败的经历,直到现在想起,我还是会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是个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形象。平时话不多,开会话更少。领导让干活,没问题,多苦多累都行,但一让我当众说点什么——那算了,我能躲就躲,永远在会场的角落“猫”着。
去年因为业绩突出,我升职为部门副总经理。既然当了头头儿,就免不了要开各种会。年终,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中层管理人员大会,就是这个会让我裁了个大跟头。
当天上午,集团董事长作报告,下午分组讨论,集团老总们分别进入各小组,20多人围坐一桌谈体会。按惯例,这种场合主要是听老总讲话,然后大家依照级别补充就完事了。我心想,我一个新任小干部,且轮不着呢。
没想到我刚刚坐稳,组长话锋突然指向我:“大家都谈谈,小乐,你先说吧!”
我浑身顿时像过了电一般,脑袋也轰的一下热了,随着众人的目光投过来,我开始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觉得,这个报告……这个会议还是,不错的……”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其实讨论之前,我也想了解一下自己要讲的内容。可这时嗓子好象不听话了,仿佛胸口有巨大的压力,声音颤抖得越来越厉害。我相信,在场的人谁也不知道我在嘀咕什么……经过一阵子尴尬的安静之后,我终于听到别人继续发言了——灾难总算过去,但我的头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再也没有抬起来过,也不知道别人都说了些什么。
我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丢人的一件事。晚上立刻找到一个朋友喝酒,把自己灌了个大醉……
专家点评:
形象忧虑造就怯场心理
紧张情绪原为普遍现象
北京卡耐基学校校长
黄久凌
很多人当众讲话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并出现身体反应:心跳加快、脸红出汗、双腿发软、嗓子发干等。原先准备好的内容因紧张而讲得乱七八糟、语无伦次,甚至还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形。像案例中描述的情形,就是一种典型的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此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美国魅力学校校长都兰博士认为,人们怯场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
害怕做的没有想的那么好;准备得不太充分;害怕听众反应不佳;早期有失败的经历;没有充分进入自己的角色。
美国的演讲学者查尔斯·格鲁的“自我形象威胁论”更深入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理性的、社会的、性别的、职业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行演出、演讲时,其自我形象完全展现在公众的面前,由于担心自我形象遭到破坏,因而产生了窘迫不安的怯场心理。
“担心自我形象会遭到破坏”是什么意思?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怕出丑”、“怕丢脸”、“怕没面子”,而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担心。案主因为讲话不顺利而产生莫大的失败感,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面。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下不断地被“别让人笑话”、“羞死人了”这样的话提醒着,要我们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别人的看法,结果造成我们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负担特别重。而这正是形成当众讲话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我认为当众讲话紧张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人们对自我的怀疑,比如担心自己准备不充分,认为自己当众讲话就是讲不好,或是觉得今天状态不够好,或是对自己的表现没信心等等。
其二是人们对结果的担心,比如“怕听众不喜欢”、“害怕出丑丢脸”、“怕没面子”、“怕不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或“怕对不起部门的同事”等等。总的说来都是对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的惧怕。人们一旦产生了某种担心、惧怕,自然就会感到紧张。由于注意力集中于紧张情绪本身,反而不能真正关注自己要讲什么,并造成更大的焦虑。
我们不愿自己讲话时紧张,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紧张本身。
因为,当众讲话紧张是一种普遍现象。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调查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排在第一的赫然是“当众演讲”,超过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其实,当众讲话紧张非常普遍,像案例中说的比比皆是。通常我们只会觉得只有自己紧张,别人都不这样。为什么呢?那只是因为大多数人羞于承认或善于掩饰罢了,认为这种事情说出来太丢人了,太难为情。所以通常我们能了解到的事实是别人都不紧张,只有自己紧张。因此,我们就反复责备自己,认为自己无能、“没有出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要知道,适度的紧张并非坏事。
紧张是人类应付恶劣环境的一种本能反应。紧张、压力是激发潜能的有利因素,适度的紧张不但没有害处,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就当众讲话而言,适度的紧张会让我们重视听众,重视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会稀松懈怠,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消除轻微的、适度的紧张,只有过分紧张,造成了思维停滞、言辞不畅,才需要把它降低到一定的程度。
对于当众讲话过分紧张的人,要注意三点:
1、要看轻结果,放下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夸大了当众讲话的结果,或过于看重自己在讲话中的表现。我们往往“自作多情”地夸大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别人可能并没有很注意到你的表现,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最感兴趣”,并不会把你的表现放在心上。所以,“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出了小的差错也用不着耿耿于怀。
2、要注意培养自信心。为什么我们对当众讲话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说到底就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说得好、表现得出色,不相信自己可以征服听众。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老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发现和找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以此增强信心。
3、一定要注意积累成功的经验。很多时候我们当众讲话不成功,是因为我们还不习惯当众讲话,对此还感觉陌生,这就需要积累成功的经验做基础。像案例中的求助者那样,只要有了成功的经验,我们自然会找到自信的感觉,当众讲话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可能成为一种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