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摘选之一

(2008-08-19 08:59:43)
标签:

基金

财经

聪明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

股票

分类: 投资理财
他们最熟悉的论据是,上升时买进股票,而下跌时卖出股票。假如投资真的有一条基本准则,那就应与其相反。

就典型的估值过低的股票情况来说,前述的市场行为不是鼓舞人心的;这些证券不为交易者和技术专家所接受,或因其很不知名而被忽视。完全没有理由期望这类股票的价格在投资者决定购买后会立即上涨。事实上,如果一个投资者购买了这类股票,他应想一想为什么其价格不会无限期的上涨并且可能增加低估值的度量,理论上没有根据说明这一结果不会发生。实践经验中,聪明的投资者将会发现安慰和鼓舞人心的事情。经过很长时间,证券趋向于以接近价格水平销售,接近于它们的指示值。这个观点中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被某些情况证明的时间实际上要被延迟好几年。投资者应基于他的策略与经验而不是例外。我自己的记录表明,一个被充分低估价值的股票得到修正,平均需要的时间在半年到两年半之间。


也许一些人会认为.证明他的可赢利性的高超判断和勇气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的估计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股市总是特别偏爱投资于估值过低股票的投资者。首先,股市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会生成大量的真正估值过低的股票以供投资者选择。然后,在其被忽视且朝投资者所期望的价值相反方向运行相当长时间以检验他的坚定性之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总会将其价格提高到和其代表的价值相符的水平。理性投资者确实没有理由抱怨股市的反常,因为其反常中蕴含着机会和最终利润。

但有这样一个事实:真正的投资者很少被迫出售其股份,一般情况下,他不必关心其股票的现行牌价;只有在牌价适合其准则时.他才注意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当其股票价格因某些人的误导而下跌时,这类投资者就惊慌失措,错误地把自己的有利条件变成了不利条件。如果他的股票没有市价,可能景况更好,因为他可能避免了由其他人的错误判断给他带来的精神痛苦。


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购买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机会。而其他时候,他如果忘记股票市场而把注意力放在股息收入和公司运作状况上,将会做得更好。


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地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地抛出股票。


投资者不应仅仅在等到市场价位跌到极低时才购入股票,因为这意味着可能要等较长的时间,从而损失大笔股息收入及大量投资机会。总的来说,投资者最好是在他有资金可以投入股市时就购人,除非市场价位比他用一些公认的价值标准判断的合理价位高出许多。他如果精明的话.应从一些廉价的个股中寻找投资机会。


具有良好的股票组合的投资者应预计到其股票价格会发生波动,但无论其涨跌,他都应避免过分激动。他应该知道,他既可从价格波动中谋取利润,也可忽视它们。他不应该因某一股票上涨了就购入,或是因某一股票下跌了就抛出。如果他记住这样一句格言他就不会犯大的错误:“股票剧涨后莫买,股票暴跌后莫卖。”

但我认为,不管选择的方法多么复杂和微妙,投资的策略应注重不确定性,而非确定性。因此,在这一转变和多变的时代,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一定要准备应付各种情况。他决不能断了自己的后路,也不能把一切冒险都基于对股市未来进程的乐观或悲观态度上。


 

关于通货膨胀,有两点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清楚地理解:第一,在大部分时间,通货膨胀都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它的发生是突然的短时间的,并且不时被严厉的通货紧缩所打断。

  第二,股市本身对通货膨胀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有时深受其影响,有时和其发展相悖

 


从金融历史中我们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通货膨胀本身使它成为股市的强有力的影响因素,而是受其影响的投资者的心理倾向使其成为牛市发生的内在因素。


奇迹能够通过正确的个人选择而出现,即在一个正确的水平上买入.在大幅上涨之后和在不可避免地下跌之前卖出。但普通投资者不可能期望实现这点,就像他不能在树上找到钱一样。要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


 

我建议将其作为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投资者不应将少于 25%或多于75%的资金投资于普通股,而应相反将75%— 25%的资金投资于债券。这说明在两个主要的投资媒介之间,标准的划分应该是相等的.或50%对50%。根据传统,增加普通股持有比例的正确理由,是在持久的熊市中出现“廉价”水平;相反,当投资者判断市场水平高得危险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普通股的比例降低到50%以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