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光中再谈《乡愁》

(2014-01-22 09:41:21)
标签:

散文

名人故事

文化

                           余光中再谈《乡愁》

                                         李景端

                              (载《中华读书报》2014年1月22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短诗《乡愁》,曾经风靡一时,被不少学校引入了课堂,有的还把它谱成了抒情歌曲,其影响之大,可谓遍及全球的华人。前不久,适逢香港中文大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以及该校文学院举办笫五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颁奖典礼。来自两岸三地的余光中、刘绍铭、王安忆、陈冠中、骆以军、毛尖、金圣华、彭镜禧和我,受邀与会向获奖大学生颁奖,并在小说、散文及文学翻译三场的文学讲座上分别发言。

    文学讲座的听众,除有获奖者和部分中文大学师生外,还邀请了上百名香港的高中生来听。因为香港中学课本中,就收有余光中的诗歌,他的知名度当然最高,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找他签名和合影,而他又来者不拒,以至忙得他会下比会上还更累。

    余光中在发言中,先是对本届散文组获奖人的作品进行点评。认为大陆同学偏重写实,台湾同学富于想像,香港同学则注重叙事,各有长处,都很有特色。他作了一个形象比喻,说:“散文有如棋中之车,可以纵横天下。诗则有如棋中之马或炮,可以斜驰捷径,亦可越山而来。”本届散文组冠、亚、季军得主,正好来自台湾、香港和大陆。我知道参赛人姓名都是密封的,三地同学平分三甲,这绝非刻意安排,显见三地年轻人的华文水平不相上下,都在进步。受邀到会领取优秀一等奖的同学中,有一位是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的同学。看到有同来自南京的同学获奖,我心中不由引发一种亲切感。

    专家评委发言后,轮到在场听众提问。有位同学向余光中提问说:“您当年的名诗《乡愁》,至今许多人还都记得,有的还会背诵。如今两岸交往已很频繁,您也时常来到大陆。请问:现在您还会有‘乡愁’吗?”余光中短暂沉思后深情地回答:“当然有,每个人都会有‘乡愁’。一个人离开一个地方,不管时间长短,往往对所处过的环境,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会不经意地回想或重现。譬如说,我在台湾住久了,一旦去了别的地方,那我对台湾也会产生一种‘乡愁’。‘乡愁’,凝聚着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人的怀念,对往事的回眸,对人生的回味。‘乡愁’是一种情愫,也可以说是岁月的痕迹,所以,人人有‘乡愁’,长久都会有‘乡愁’。”余光中一席话,立刻博得一阵掌声。

    余光中今年已85岁了,虽然发须皆白,但精神依然矍铄,而且思维敏捷,话语幽默。他告诉我,他还在台湾中山大学上课带研究生。因为高雄的家离大学较远,交通不大方便,所以,他现在还自己开车去上班。我一听真替他担心,他笑答:“没事,开慢一点就是了。”我与他,已经是连续5届共同参加香港中文大学这项文学奖的颁奖典礼。虽跟他多次合影过,但从未得到他的签名。一次会间休息,我连忙拿着一本文学奖的纪念册,请余光中在他的照片下面签了名。接着又请坐在他身旁的余夫人范我存女士也签了名,并向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炫耀”说:“能有余光中夫人的签名,我算不算头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