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出版俱潜心
——《翻译编辑谈翻译》序
杨宪益
我认识李景端虽有二十多年,但平时交往并不多,不过他创办《译林》杂志和主持译林出版社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在翻译界和出版界都有很好的口碑。他的一些好朋友,如冯亦代、戈宝权、王佐良、金圣华等等,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妹妹杨苡更是他们出版社的老译者,因此,他的为人,他的作为,我不时地也都能听到一些。
1983年4月,他邀请我和乃迭担任《译林》举办的、首届全国英语翻译评奖复评的评委,前往苏州参加评委会。当时我因赴美国访问没去成,乃迭则与陈冰夷一起去了。她回来时夸奖《译林》举办这项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最早李景端留给我的好印象。往后李景端举办穆旦学术讨论会,设立戈宝权文学翻译奖,约萧乾夫妇翻译《尤利西斯》,乃至退休后还替季羡林等人打维权官司,不断写文章致力翻译打假治劣,2002年还联络季羡林、叶水夫、冯亦代、李赋宁、草婴和我等十二位老译者,联名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恪守译德,提高翻译质量的倡议和呼吁》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为翻译界做好事。季羡林先生曾说李景端是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香港翻译学会金圣华会长则说李景端是位“爱管闲事的热心人”。依我看,这种“闲事”管得好。
李景端从事翻译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现在要出版他的第四本散文集《翻译编辑谈翻译》。我搞过翻译,也搞过出版,深知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翻译,并不单纯只是两种文字转换的问题。从出版角度来讲,势必还涉及版权保护,原作者、译者和出版者三方的权益,以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李景端以自己从事翻译出版工作的实践,从编辑的角度来谈翻译,这显然是个新的视野,必然会触及以往讲翻译图书所未曾论述的问题。像这样来自翻译出版实践、又是亲身经历写出的文章,不仅对搞翻译的人觉得新鲜,有助于他们丰富对翻译事业的认识,而且对于从事翻译出版的人,那更是一种有益的经验借鉴。
我年迈有病,已很少动笔。李景端要我为他的新作写序,就写这几句,也算是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勉励吧。
(《翻译编辑谈翻译》,李景端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载2009年9月6日《新民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