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斯洛读书笔记(五、自我实现的机制与途径-具体途径)

(2020-12-22 17:51:20)
标签:

马斯洛

人本主义

需求层次论

自我实现

高峰体验

道家式的帮助

         人类需要生活在公正的社会里,人类在生活中应该体验美,正如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一样,我们生来也有体验存在性价值的高级需要。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于相信人类本质上是有无限适应性的,环境需要人们怎么样,人们就会怎么样,但事实证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自己。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都低估了自己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一个新出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成为一位柏拉图。每个孩子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高级价值的本能需要。

         如果我们可以接受这个观点,那么主要的问题就不是“创造力是由什么造成的?”“贝多芬是怎样出现的?”而是“为什么在上帝的名下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贝多芬?”这就是现在要解释的问题。人类的潜能丧失到什么地步了?它是怎样被扭曲的?面对普遍的创造性,我们不应该大惊小怪,似乎任何入创造任何东西都是一个奇迹。

能接受这个观点的人就可以成为马斯洛所说的“道家式的帮助者”,他们对个人不是进行定型塑造和指导。当然,马斯洛并不是说婴儿成长时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也需要帮助,否则就无法生活。这将意味着作为父母、教育家、职业顾问等,有意识地为孩子们提供存在性需要,让他们体验美、真理和正义,如同我们细致而周到地给他们维生素帮助,使他们满足生理上对镁、锌和钙的需要一样。

体会:对于成人也一样,对于基本需要已经被满足的人,或者对于一些注定超越性需要更强的人,我们提供自我实现的条件,或者说帮助打开自我约束。这种帮助不是强迫性的,甚至也不是指导性的,而是启发性的。

         这种方法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超越性建议,它是指导而不是强迫个人去体验存在性价值。 “我记得我在大学里发现心理学的感受,我过去一直在学习法律、地质学和数学,而心理学是多么独特啊!这种感觉,就像是爱上了某人一样。一个人理想的职业就是能够展现他的自我的职业,这是找到自己个性和真正自我的方法,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是因为爱而有所得的人,他们被某事吸引而且发现可以做这件事来度过一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的超越性鼓舞会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独特的潜能,而且是通过我所说的道家式的、不干预式的方法做的。”

趋向自我实现的具体途径

         “人体内部存在着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和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成心理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把我们引向自我实现呢?

         一九六七年,马斯洛发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一文,对上述自我实现的原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和补充,他根据对自我实现者行动步骤的考察,提出了趋向自我实现的八条具体途径:

         1)忘我

         全身心地献身于某一件事而忘怀一切,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拘谨和畏缩,真正进入到“无我”的境界。(关注一件事,立志)

         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宠辱皆忘,个人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人,也就是自我实现的时刻(实现自我时的瞬间感受)。作为个人,我们都有可能偶尔体验过这样的时刻。而作为咨询顾问,我们能帮助咨询者经常性地得到这种体验。可以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丢弃自己的伪装、拘谨和畏缩,全力以赴地献身于这件事。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们能看出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时刻。在那些正在试图装扮成顽固不化,老于世故和故作老练的青年人身上,我们能看到童年天真的恢复;当他们全心全意献身于某一时刻并全神贯注地体验着这一时刻的时候,他们的脸上能再现出纯洁无邪而又幸福的可爱表情。这种体验最关键的是要达到“忘我无我”,而大多数青年人的毛病正是由于自我意识和自我知觉的干扰,而很难进入忘我,无我的境界。

         2)自由选择

         面临前进与倒退、成长与安全之间的选择时,要选择成长而不是选择防御,力争使每一次选择都成为成长的选择。积极

         什么是使本性得以显露,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的良好条件呢?必须创造特殊的条件,把一个人需要什么以及他到底是什么的能力表现出来,并具有满足的可能性。

         大体上,这些条件可以总的概括为允许满足和表现。也就是允许个体作自由的选择。如何知道孕妇吃什么最好,就在广泛的可能性中自由选择,至于吃什么,何时吃,吃多少,怎样吃,顺其自然。我们知道,按个别的方式给婴儿断奶对婴儿最为有利,即,在对他最为合适时给他断奶,但怎样确定这个时间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去问婴儿,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保守的儿科专家身上。我们可以给婴儿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自己决定:先给他流质和固体两种食物,假如他对固体食物感兴趣,他自己会自然地断奶。同样,通过创造一种允许、接受和满足性的气氛,可以让儿童告诉我们,他们什么时候需要爱、保护、尊重或者控制。我们知道,这种气氛对于心理治疗很有帮助,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心理治疗才具有可行性。我们发现,在广泛的可能中自由选择的方法,在许多不同的社会情况中都是有用的,例如,女囚犯在教养院选择同寝室的伙伴;大学生选择教师和课程2等等。这里有必要指出,虽然“允许”可能对于我们的实验目的最为有利,但为了教育考虑他人和意识到他人的需要的品德,“允许”本身也不必充足。

         所谓良好的环境,从促进自我实现或者促进健康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提供所有必需的原料,然后放开手脚,让机体自己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自己进行选择(切莫忘记,有机体经常选择自我克制和延误,以有利于他人,等等;而他人也有要求和愿望)。

         在人类生存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把生活设想成一系列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选择。每次选择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分歧,可能有趋向防御、趋向安全,趋向畏缩的举动;但也可能有成长的选择。如果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就是趋向自我实现的举动。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过程。它意味着要一次次地在说谎或诚实之间、在偷窃或正义之间进行选择,意味着如果能使每一次选择都成为成长的选择,就能走向自我实现。

         3)自发

         自我实现的就是可以实现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或成功的自我。人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堆泥或一团粘土。人是某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至少是一种软骨的结构,至少是他的气质,标准的生化平衡等等。这里有一个自我,“要倾听内在冲动的呼唤”。让自己的天性、潜能自发地显现出来,使之成为行动的最高法规。而不是倾听父母的教训,以及教会的、长老的或权威的、传统的声音。

         4)诚实

         要显现真实的自我,就要诚恳地表达出自己的怀疑而不要压抑和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大胆地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怀疑而不要隐瞒。能反躬自问,这意味着承担责任,意味着对责任多了一份理解。每次勇敢地承担责任都是一次自我的实现。

         作为迈向自我实现的简单的第一步,当有人递给你一杯酒并问你味道如何时,你应该试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作答。首先,你不要看酒瓶上的商标,不要企图从商标上得到任何暗示再考虑应该说好或不好。而应该闭上眼睛,“定一定神”。这时,你就可以面向自己体内,避开外界的嘈杂干扰,用自己的舌头品一品酒味,并诉诸自己身体内的“最高法庭”。只有这时,你才可以开始说:“我喜欢它”,或“我不喜欢它”。这和我们惯常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当一次宴会上,你偶尔看到一瓶酒上的商标,并向女主人说她确实选到了一瓶非常好的苏格兰酒时,你不为此而深深自责吗?因为你并不知道苏格兰酒的味道如何,你所知道的都是广告上说的,自己还没有亲口尝一尝,根本不知道这一瓶酒是好还是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做出这种愚蠢的事,所以拒绝做这种傻事是实现一个人的自我的连续过程的一部分。

         正常生活中,在各种不同场合都有可能碰到“有怀疑”这一短语,但或许是出于一种交际手腕,也许是某种心理作祟,当人们对某种情况“拿不准”或“看不惯”或产生怀疑时,往往不会坦诚相告。来咨询的人往往是不诚实的,他们大都在做戏,在装模作样,他们并不是很容易就听从“诚实”的劝告的。在许多问题上反躬自问寻求答案都意味着承担责任。这本身就是迈向自我实现的一大步。很少有人研究过这种责任问题,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也没有这一问题的地位。可是,在心理治疗中,这几乎是可以触摸到的,你能看到它,感觉到它,熊知道责任的分量。于是,就能清楚地理解责任的内涵。

         敢于怀疑,并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怀疑,是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步骤之一,是责任心的体现,而每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的实现。这应该是一个令人心说的优美体验。

         这里所说的体验是不带自我意识的,选择成长而不是畏惧、听凭于冲动而不加抑制,变成诚实的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所有这些都是迈向自我实现的步骤,他们确保着美好生活的选择,如果每次选择关头都能做好这些小事,你将会发现这些经验合起来就能达到更好的选择,在本质上对你是正确的选择。你将开始值得你的命运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妻子或丈夫,你一生的使命是什么。除非一个人敢于倾听自身的自我,而且时刻都如此,并镇静自若地说“不,我不喜欢如此这般”,否则他就不能为自己的一生做出聪明的抉择。

         这就是要说老实话,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要倾听自己的志向爱好,而不要随波逐流,“入世随俗”。但多数人却不是这样的。当站在画廊里看一副费解的彩画时,你很少会听见有入说:“这幅画很费解。”再如有一个圣诞舞会、放电子音乐、录影带,人们做一些“超现实的”和“颓废派”的事情。突然,灯亮了,那场景使人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在这种场合,大多数人至多会说几句俏皮话而不会说“我要想想这种事”。或者说:“我不喜欢这样的场面。”说老实话,敢于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说的话则意味着敢于与众不同,宁愿不受欢迎,成为不随波逐流的人。假如咨询家不能告诉来咨询者真相;不论年长或年轻的,要难备自己不受人欢迎,那么,这样的咨询家最好马上卷铺盖走人。要有勇气而不要怕这怕那,这是同一件事的另一种说法。

体会:当然也不是说就要总是直言相告。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是最好的解释。

         5)从小做起

         在每次选择到来的时刻都能将上述四点融合起来,——做到做好有关的小事,从而做出在意质上对自己的健康发展有利的正确的选择。要凭自己兴趣、爱好行动。敢于与众不同,要有勇气不畏首畏尾,值得自己的命运、使命,并据此来采取正确的行动。

6)持续努力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在任何时到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一个过程。这意味着实现一个真正的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经历勤奋、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

         倘若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自我实现就是运用你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变得更聪明。自我实现可以是努力做好想要做的事,这并不等于说要做一些远不可及的事,而是说要实现一个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可以是钢琴键盘上的手指锻炼,或者如达 芬奇练习画蛋。只想成为一个二流的专家,那还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正确途径,你应该要求自己尽可能成为第一流的,或要求竭尽你自己的所能。哪怕是织一件毛衣或一双手套。

         7)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碰到这样的时刻,应努力设置条件让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实现自己。

         虽然人人都确实产生过高峰体验,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些。有些人则可能把这些小的神秘体验丢弃了。咨询家的任务之一,是通过相互的交流帮助人们在这些短暂入迷的时刻到来之时认识到它们。然而。交流,特别是心灵的交流是要凭借一定的外部条件的,一个人的心灵怎么可能在外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交流手段的情况下,看到另一个人的隐秘心灵然后还要试着进行交流呢?那就必须找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马斯洛认为这种类型的交流对于教育、咨询,对于帮助成年人竭尽所能地充分发展,也许要比我们看到教师利用黑板书写所进行的那种惯常的交流更为适合。假如我喜爱贝多芬并在倾听他的一曲四重奏中受到感动,而你却无动于哀,我如何能使你去倾听呢?

         很明显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但为什么我可以投入地欣赏它,而你却什么也听不出来呢?你听到的仅仅是一些音符而已,我怎么能使你听出美来呢?这是教育中更重要的问题,比教你学风或在黑板上证明数学题或指点一只蛙的解剖更重要。后面提到的这一类事情对于两个人都是外部的,你有教鞭,两个人能同时看一个目的物。这种类型的教学比较容易,,另一种教育要困难得多,但那是咨询家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超咨询。

         帮助求助者弄清并破除那些针对他自己的自我认识的防御机制,恢复并理解自己,这才是好的临床医师所应该他的。

         8)放弃

         要识别哪些是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勇气放弃防御。要摆脱约拿情结的影响,敢于接受自己的命运、职责,承认自己的内在潜能。要放弃“去圣化”的防御机制并学会再圣化。例如,不再像现在的某些青少年那样特性看得那么无所谓,弄得那么自然。应从永恒、神圣的意义上去对待性,真正发现它所蕴含的诗意、美感。

         看清楚一个人要能看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自己有好处,什么对自己有害处,自己正探索什么,以及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向自身展示他自己,这意味着自我揭露心理病理。这意味着对防御心理的识别和识别后找到勇气放弃这种防御。这样做当然是痛苦的,因为防御是针对某些不愉快的事树立的,但却是值得的。如果说心理分析文献没有数给我们任何别的东西,至少已使我们值得压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自我的无意识面受到压抑,而真实自我的发现就在于揭露这些无意识的方面所隐含的意思,是相信真理能治病。学会破除自己的压抑。理解自己,倾听冲动的声音,揭示胜利的本性,达到真知、灼见和真理——这些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认真地做到这些,我们就能走向自我实现。

         总之,自我实现不是发生在某一伟大时刻的问题。并不像《圣经》所说的,在星期四下午四时,当号角吹响的时刻,你就永远地、完完全全地步入神殿了。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达到的长远目标,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形成”,是一个程度问题,还有一个时间问题。它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进展一点一滴逐步累积起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