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几天笼罩在大雾之中,近处的景物影影绰绰地看不清楚,远处的景物只能凭印象想象她的所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像是突然变了个样,变得美了,美的自己都不敢相认。雾、雪、雨都是点石成金的天使,装扮自然,美化天地。
记得小的时候,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最大的乐趣是钻到街边的小人书店去看小人书,一分钱一本,新书、旧书一个价钱,店主是个有些微胖,个子不高的中年人,和气,客气,却没有多少市井气,他那间也就十几平方米的小店管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早晚,无论有多少孩子们在那里看书,永远是那么安静,安静的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但是如果下雾了,我们就不会去小人书店了,我们一定会在院里,胡同里玩闹,撒野,雾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施舍,有雾的日子必然没有风,天气也暖和,孩子们哪个会在有雾的日子里把自己憋在家里呢?小子们玩打仗,捉迷藏,弹球,拍洋画,姑娘们则会聚在一起跳房子,有雾的天气里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街道会格外有生气。
知道雾的可怕是在自己学会开车以后,十几年前,也是在初冬的季节,晚上一个人开车去河北,那天的雾真大,雾气弥漫,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我只能寻找着路中间的白线往前蹭,速度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幸亏那条路上的车不多,那一晚上,没有一辆车超过我,我倒是超过了两三辆车,不过那几辆车都歪在了路边的沟里了。
我看见雾中的车祸现场,是在三周前,早上八点多钟我走京石高速路去河北的高碑店,越接近河北,雾越大,终于高速路上的显示牌告知河北段封路了,这时我们的车距高碑店出口已经不到一千米了,但是前面的车却一动不动,那些车就在高速路上泊着,等着,后面的车想出高速路也出不去,更不可思议的是京石高速北京段的入口——杜家坎收费站还在源源不断的放车进来,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后车不断地撞上了前车。当我们的车从河北返回时,通往河北的高速路一侧,我们看到的已是一片狼藉,到处是事故现场,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一辆越野大吉普从后面骑上了一辆夏利,大吉普的前轮趴在夏利的车顶,车顶已经凹陷下去一大块,也不知车里的人怎么样了。
科学技术越发展,人的幸福感就会越少,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悖论,但是我却相信,因为我从雾中看到了这悖论的正确。
现在,下雾的时候谁不是尽量把自己和家人锁在屋里的呢?因为科学的研究,媒体的渲染使大家相信:大雾的天气,环境已经重度污染,所以不宜户外活动。岂止是不宜,还有生命之虞呢,不信你在大雾下冲进高速路试试。
现在谁还会在有雾的时候感到愉悦呢?谁还会去赞美雾呢?烟笼山村,雾霭湖泊只存留在古人的诗句中,残留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