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上,男孩不如女孩的深层原因揭秘(强烈推荐)

标签:
男孩教育改革脑科学 |
分类: 教育管理 |
由于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更适合女性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男孩子的特性受到压抑,在教育中经常是受打击的对象,这和男女的生理很有关系,真正好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保护和发展男孩子的特征,而如今的现状正是教育的悲剧。
中国的教育体系,在如此不利的背景下,充当了最具破坏力的角色,造成了不可逆转的选择性大破坏:因为这个教育体系,被设计成了更适合女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男生们在这个体系中,被迫用自己的短处来和女性竞争,基本上处于被迫害和淘汰的凄惨处境。最终,在与女生的这场激烈教育竞争中男生总体上败北,很多富有男性特质的男生惨遭淘汰。剩下来数量已经不及女生多的男大学生,也往往因为要通过中国的这种考试机器一层一层的压迫,必然具有更多的“女性化”特征,又让优秀的女生们瞧不起。这虽然不会影响男生们的结婚可能性,但是这些强势的女生们,因此却因为缺乏足够的,能够让她们托付终身的,具有真正男性气质的男生,造成“剩女”现象。
男生的特质,是更具有挑战性,更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不安分,更喜欢分析和思考问题,而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答案,喜欢质疑。这被视为“调皮”。不像女生只要是“老师说的”就倾向于无条件接受。而且男生的运动和思考分析的天赋较强,而语言天赋较弱并明显滞后于女生。可中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区别,结果反而是:中国的小学老师,最喜欢“乖孩子”,调皮的聪明男生,往往成为老师的打压对象。同时,学校里的教学方式强调语言能力,强调背诵和记忆“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方式”特别压抑具有创造性的男生们,让他们的表现远远不如女生。
同时中国的“教育”以书本为主,对于各种能够体现男生特点的活动并不重视,结果,最具有潜力的男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就被扣上“差生”的名义,被名为“教育系统”,其实是“考试筛选机构”的中小学教育系统打压。结果造成大量的问题学生,据报道: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公开宣布的就有 8000 万“差生”,其中大多数是男生。这些本来可以成为优秀女生的未来丈夫的调皮男孩,同时也失去了进入社会主流的机会;他们的聪明才智,会浪费到玩游戏机和搞破坏活动上面去,他们为社会的贡献,就是只能去打一份附加值很低的“工作”。损失更大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中国正在闹“人才荒”。而教育系统里,却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其中女生的就业压力更强。
这种情况有多严重呢?现在的教育体系有多变态呢?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 80 年),我们班有五个女生。其他女生最多的班也只有 7 个,还有些班是“和尚班”,一个女生都没有。学校里总共有 8 栋学生宿舍,女生楼只有一栋,还不是最大的。所以男女比例8:1还不到。即使是本部的文科生,如语言文学系,也是男生明显多过女生。88年我考上文科研究生,整个班女生也只有几个,比本科生还稀缺。。让正值婚龄的大龄男生们眼睛都发绿光。由此可见,当时这所全国重点大学的“男女生比例”是很正常的,符合男性更学术性的特征,也很符合女性选择配偶的标准 ---- 向下兼容。由于武汉大学属于全国性重点大学,理论上更强调学术素质优胜,所以本来就比较适合挑战性强的男性学习的大学。所以不管文理科,都只有极少数的女生能够考上,而且是“男性化”的强势女生才能够考上。这些女孩都不是娇滴滴的,而是处处“巾帼不让须眉”的,毕业后也的确很能干,不少人比男生混得还好。低一点的学校,女生就多一点了。文教医卫系统学校女生相对优势。
可是,今天的武汉大学,男女生的比例,好像是女生还要多一些。我的同学在当武大的研究生导师,他说自己总被迫当“娘子军党代表”,想召几个男生就是召不来,这些女研究生虽然考分高,但是学术素质谈不上,他说这些女生其实根本不关心什么学术“研究”,她们关心的是工作,只关心拿文凭走路。但是他没有权力不要她们做学生,因为她们考分高。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