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此心安处2025
此心安处2025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74
  • 关注人气:6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名著经不起如此消费

(2013-02-11 20:26:20)
标签:

金箍棒

春晚

名著

龙年

蛇年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名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诗,浓缩了太多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细胞,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在无形中营养着、滋润着属于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善待名著,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可是,如今对名著的消费却有些过了。

    先说影视剧。或许是基于没有优秀的适合拍摄的小说和文学剧本,对名著的一再翻拍成为当前一种非常奇怪的文化现象,各种版本如雨后春笋一再涌现。先期出现的版本质量不让人满意当然可以寻求超越,再来一遍也未尝不可,可已经是公认的经典了却还要“回炉”就有点搞不懂了。是编剧和导演们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还是耐不住寂寞地折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比如83版的《西游记》和87版的《红楼梦》,尽管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的限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可是六小龄童的孙悟空的形象,陈晓旭的林黛玉形象……早已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永恒的经典,并不是靠现在再加上几个电脑特技就能轻易颠覆的。虽然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反正近几年重新演绎的几个版本我没有完整地看过几集,也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唐国强、鲍国安等人的《三国演义》毁誉参半,总体上还差强人意,《水浒传》版本好像最多,水平却都高不到哪里去。

    对于四大名著翻拍影视剧,笔者的意见是有关部门严格审批程序,最好是从此杜绝翻拍,还是引导着年轻人多读原著的好。纸质的书籍原汁原味,靠文字自身的张力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是刚砍下来的甘蔗,越嚼越甜;诉诸于视觉和听觉的影视作品却是别人嚼过的馍,啥感觉也没有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不用说“00后”和“90后”,就是“80后”和“70后”,真正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的也是凤毛麟角了。

    至于翻拍造成的浪费,不说也罢,反正“地球人都知道”。

    再说对名著的疯狂解构。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饱含民族特质的名著总要有些新的解读,但总要有个底线,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有相对固定的主题,主要人物也必然有相对一致的评价。反观现在,就有些过了。从《水煮三国》到《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唐僧日记》,从《麻辣水浒》到《沙僧日记》《诸葛亮日记》,近几年来,一系列解构名著的书籍风行市场。作者从特定的角度出发,迎合目前的社会思潮,以让人匪夷所思的文笔,随意地对古典名著进行肢解、切割、或炖或煮,或蒸或炸,完全颠覆了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人物形象,年龄大的人好说,他们有比较,有辨别,懂得取舍,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可是,从小就没有接触过四大名著的青少年呢,恐怕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这就好像是那些明星的粉丝,只注意到了自己的偶像化妆后在舞台上的形象,实际生活中的人物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于是,只能沉浸在虚幻的想像世界里,与真相无缘,这对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如何正确地理解名著,社会、学校和家庭也应该承担起责任。

    最后谈谈音乐作品。

    因为之前的新闻报道,所以到网上搜了一下被称为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的龚琳娜在江苏卫视蛇年春晚演唱的神曲《金箍棒》,老实说,欣赏不了。伴舞的扮成小猴子,乐队分别化妆成观音、沙僧、八戒等人物,龚琳娜本人则是孙悟空。整个看下来,除了对歌手本人的嘴皮子快(能够以超高速演唱“金箍棒噶棒噶棒噶棒噶棒噶棒噶棒噶棒噶棒”这样的绕口令式的歌词)有点印象外,其余的就只剩下搞怪了。如果说搞怪就是创新,这个咱没话说,可是,要说这能带给人什么价值和意义,就不得而知了。另外,几年前也听过林俊杰的歌曲《曹操》,听得也是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许是没有深入地去研究一下歌词的深意,总之除了那点节奏和旋律,啥也没听懂。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为代表的名著确实是古代伟大的作家们留给我们的财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有很多人还在靠这些不朽的作品生活。阅读名著、理解名著、研究名著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但前提应该是尊重名著。这也像对待一棵树,我们要做的,是多浇水,多施肥,让她长得枝繁叶茂,才能享受绿荫。如果把心思用在摘果子、撸叶子、砍枝子……上,搞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无节制地、漫无目的地去消费,恐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失去这些民族的宝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