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业教育:呼吁各地方从行动上真正引起重视

(2011-04-19 19:23:33)
标签:

职业教育

教育

分类: 平视教育

    也就是在20年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作为农村孩子来说,考上个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从我本人的经历上来看,确实是这么回事。1991年8月,我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是一流的,一个级部400多人,我在前5名。那时一共8个班,分了一个复读班,两个快班和5个慢班。中考前1个多月吧,要有一次“预选”,也就是搞一次相当正规的考试,区县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出题并组织,整体排名,根据学校的办学情况给予初中学校一定数量的名额,即具备参加中考的资格的学生数。通常情况下,给10个名额,考中的概率在70%左右。

    虽然那时候也有高中,但优秀学生第一考虑是要考中等职业学校的,为什么?考上了中专,意味着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三年或者四年下来,工作有了着落,铁饭碗端定了,家长心上的一块石头也就落了地。如果中考落榜了,重点高中是抢着要的。

    但90年代中后期风云突变,中专在眨眼间就不吃香了。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优秀学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直接投向了重点高中的怀抱了。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三年高中下来,或许还要回到“向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中去,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等职业学校末落了,变得一文不值。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样持续十年左右,随着中专升专科,专科变本科,大学生越来越多,也像贬了值的人民币一样,越来越不值钱。很多昔日的“天之骄子”连工作也找不到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国家的工业体系中缺乏的是熟练的工人,而不是“连一屋也扫不了”的志大才疏的大学生。社会上对技工的需求量极大,可是相应的,却没有足够数量的技工来弥补这个缺憾。

    于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招不起生,工厂缺少作为社会中坚的熟练工人,我们这个“中国制造”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几年以来,尽管国家连续出台鼓励上职业学校的政策,比如一年补助1500元,优先就业等等。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观念却一直也转不过弯来。让自己的孩子上更高一级,更为重点的高中、大学去学习,也不愿意从实际出发,退而求其次,上一个能学一技之长的职业学校去。这里面,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有国内市场相对狭窄的现实,但更多的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真正投入的不足所造成的职业学校的艰难现实。

    国家对义务教育后高中段的要求是普高与职高的比例是1:1,也就是初中毕业后,2个学生里面要有1个上普通高中,走大学之路,有1个上职业学校,走职业学校之路,可是,目前这个比例远远不足,因为除了极少数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外,更多的学生是初中毕业之后就流失,或者高中毕业后到某单位从零开始学习,职业仍然是家长和学生意识之外的内容。

    这个,从很多地区职业学校提前招生的现状就能看出。尽管有国家政策,有社会的需求,但不论如何与家长沟通,大部分家长还是不认可职业学校,自己的孩子即使使主要学科考个位数,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去。

    所以,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就业培养模式,让家长和学生看到上完职业学校之后的实惠,当是目前解决职业学校招生难、大量学生流失的治本之策,除此之外,采用任何诸如地方保护,强制初中学校动员学生到职业学校去的做法都是短期的治标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