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之“教育无小事”
(2011-04-06 11:33:07)
标签:
教育教学作文比赛 |
分类: 平视教育 |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事宜
初一:点歌 春天的对联
初二:借口
初三:小心眼 校园八卦
初四学生可以从以上题目中任选
1、在作文首页题目下写作者姓名、学校名称(第二行)
示例:
指导教师:
2、写完后打印(实在无条件的可以用稿纸手写),写完后发送至guiping2004@163.com
3、完成时间: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下午5点。手写稿4月6日上交。
让课代表每个小组发下去后,我又在课堂上地进行了强调,要求每个组完成一篇。当时的想法是,三天的假期,时间是比较充裕的,而且班内有几个爱好写作的学生,完成任务应该不成问题。
没有想到,直到4月5日的晚上,我也只收到了3个学生发到我邮箱里的作文。
今天早上,我询问此事(原想可能是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不上网,所以没有发电子稿),竟然发现只有一个学生是手写稿,而课代表所在的组有一个同学写了,托别人往我的邮箱里发,看来是没有发成功。
也就是说,加上这两篇,全班四十几名同学也只完成了5篇,还有2篇的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写的,包括班内写作水平最高的孙某。
事后,我反思这件事情,觉得自己在工作安排上是有问题的。
其一,考虑到了假期时间足够,但没有考虑到其实大部分学生在家里的时候是不愿意完成作业,尤其是这样的创新性作业的。
其二,作文大赛的诱惑力对初四的学生已经大大地降低。
其三,小组长的权威在这样的事情上体现不出来,他们安排了,未必奏效。
其四,这样泛泛的指令,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人都是背景,谁也不会遭到被批评的结果。
所以,任务没有完成,责任完全在我。如果我这样安排效果可能就好多了:
1、指定7名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比赛。这样虽然带有强制性,但由于突出强调了他们“写作水平高”,其实起到了一种表扬与鼓励的作用,他们也乐意完成。
2、发给稿纸。因为大部分学生家中并无电脑,条件不具备。
3、将参加活动的意义进行充分的阐述,激发其参与的欲望。
看来,教育无小事,在实际教学中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工作也有其科学与艺术性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