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一位青年英语教师的课。
这位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三年多了,上大学的时候成绩比较出色,毕业后曾一度被寄以厚望,但工作一直没有很突出的表现,教学成绩甚至一度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差十几分。为此,多次找其谈话,效果却不理想。
这一堂课他准备得很充分,教学目标清晰,全面,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有情感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节奏快,教学方法设计得也比较合理。
但一堂课听下来,却总感觉像缺了什么似的。
听课的时候,我坐在最前面,一直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这是近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因为现在的“听课”已经更倾向于“观课”,不是看教师讲得有多好,而是看学生“学”得有多扎实),学生对于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还是比较配合,没有什么大的纰漏。可是,当堂检测的时候,很多学生掌握得不好。
什么原因呢?
当我侧过身再来观察老师的时候,好像突然明白了。其实从上课的时候起,他的表情不是木然的,缺少变化,极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表现出丰富的喜怒哀乐来,就仿佛是一杯白开水,尽管能够解渴,但却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色。按说,英语学科应该是最需要教师的表情和动作的,这是由英语的特点决定的。在越来越强调“对话”,已经告别了传统的“哑巴英语”时代。如果教师缺乏表演的成分,只是干巴巴的教授知识,一方面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也创造不出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其实,不只是外语教学,作为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要想提高效率,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适当的教学技巧外,表情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敏感的学生会从老师脸上的表情里读到老师的热情与激情,从而主动地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来迎合教师,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假如教师上课缺乏表情变化,学生自然也会认为老师不认真上课,态度也会相应地变得敷衍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