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此心安处2025
此心安处2025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74
  • 关注人气:6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课堂离真正的“高效”还有多远?

(2011-03-01 12:55:29)
标签:

课堂

改革

高效

教育

分类: 且读且悟

    “高效”一词在课堂教学理论中其实很少用,一方面教育所牵涉到的“突发情况”太多,很难像科学实验一样限定一个比较“自然”的环境;另一方面所谓的“高效”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或者说只是作为教者的一种主观感觉,真正的高效专家说了不算,领导也说了不算,只有学生才说了算,而学生的真实收获其实并非仅通过一张检测题就能知道。

    所以,有不少专著,只是在批判“低效”课堂的基础上羞答答地提出“有效”一词,比如《有效管理》,《有效教师》,《有效教学》等等。

    当然,实现不了并不等于就不追求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有了一些看似高不可及的目标才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了质量。

    昨天,在《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上,看到了一篇题为《做好三个“三”创建高效课堂》的文章,作者是山东省淄博七中的崔美芳老师。该文的基本观点是:

    一、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漏点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为了做到这些,崔老师提出了要做到学情调研、吃透教材以及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

    二、体现“三高”:指单位时间内学生参与程度高,思维量高,掌握知识量高。她认为要实现这三高,关键要精于“教学设计”,主要是要搞好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学习方式设计。

    三、坚持“三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师只有真正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才真正走向专业化。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归纳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一样,“成长=经验+反思”。

    应该说,崔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这些观点虽然并无多少特别的新意,但的确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启迪,比如“三讲三不讲”,启发我们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传统方式,真正深入地把握教材,尽最大可能了解学情,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这对于一些总是强调时间不够用、处处不放心、不放手的老师无异于打了一剂清醒针,要改变那种老牛赶山式的教法,突出重点,大胆取舍,让自己更轻松一些,让学生更主动一些。

    而坚持“三高”的观点也进一步指出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师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比学生懂得多,他会“教教材”,而在于他要通过创造性的教材处理,以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把教材教好”。

    至于“反思”的论述更是从一个教师成长的高度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工作为素材,不断地思考,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重复昨天,不重复自我,一步一个台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诚如此,或许我们的课堂就与真正的“高效”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