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挨打实录
(2009-03-14 21:18:25)
标签:
家教惩罚育儿 |
分类: 人生点滴 |
周六。
整个上午在实验中学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内容是一个国家级课题——中学生探究性实验阅读开题报告。
下午四点多,在看了一会儿书后,我和儿子说:
“我们到人民广场去玩吧。”
“行!”他兴高采烈,大声表示同意。
在是带滑板还是旱冰鞋去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我和妻的意见是让他去练习一下刚买来的滑板,而他却坚持要带旱冰鞋去,或者干脆两种都带去。
后来看到我有点生气,他让了步,极不情愿地同意只带滑板去。
风很大,但温度不是很低。因为是周末,人民广场上挺热闹的。放风筝的很多,滑旱冰的、玩滑板的也不少。天上的风筝五颜六色,大屏幕前的空地上,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老人,青年,小孩……
来到水池边的宽阔地方,儿子开始了练习。
滑板这东西,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却难,比学旱冰费事多了。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的进步还是挺快的,从最初的一上去就掉下来,渐渐地能够摇摇晃晃地坚持十几秒,并且平衡能力也在提高。
可是,半个小时后,耐性就有点下降。注意力集中到了旁边卖玩具的三轮车上,开始小声嘟囔着要“买东西”。
我先是拒绝,后来见无法让他专心,就在他看中一支玩具手枪后对他说:
“只要你今天下午的滑板练习得不错了,作为奖励,是可以给你买下这支枪的。”
“说话算数?好,我再练。”他答应着。
只要是在滑板上呆得稍微长了些,他就问“行了吗”,反来复去。我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说“还不行”。
后来,我有些不胜其烦,便规定说:
“你只要能在滑板上呆2分钟,也就是120秒,掉不下来,就立即买下玩具手枪。”
于是,他又开始自己练。
可是,这滑板显然不是个速成的运动,尽管进步不小,但他还是无法在短短1小时左右的时间里达到我规定的程度。在连续摔了几个跟头且嘴里数来数去离120还很远的时候,他开始一边练习一边抽泣起来……
我在肯定了他的成绩的同时,劝他明天再练,不肯。然而,嘴上尽管说“非买到枪不可”,劲头却明显要比刚开始小多了。只是,玩具手枪的诱惑支撑着他嘴上不轻言放弃,在这一点上,他有些牛劲。
没办法,我只能变换策略,不停地引导着变换地点,直到楼下的空地上。
在我把自行车推到楼道里,又回家放下书后(拿着书是想到广场上看一点的,其实基本上没有读),过了很长时间,他还是没有上来。
下得楼来,见他坐在单元门外的地上,抱着滑板一言不发,眼圈红红的。我让他回家,他不肯,问他为什么,说是要“买枪”。我说“要买枪就再练习啊”,他不动,而且满腹委屈的样子。
于是,我又到了楼上,坐了一会儿。想个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上来呢?
买个平时他最爱吃的汉堡包吧。
下楼和他说起这个意思,没想到遭到拒绝。非买枪不可,还哭了起来。可是当我重提刚才的约定时,不但继续不动,还哭了起来。一个路过的熟悉的阿姨走过来,劝也不听。
我再也忍不住火气了,敞开单元门,一手把滑板拿过来,一边命令他回家去。他执拗着就是不听。我便一把揪住他背上的衣服,将他提进了楼道里。他哭着挣扎,往地上坠。我实在愤怒了,将其摁到地上,在屁股上狠狠地扇了两巴掌。
他平静了一些,不再那么闹了,可是仍然坐在地上。在我命令他马上回家时,用几乎听不出来的抽噎得厉害的声音让我先回去。我想可能是自己想静一回再回家吧,便上了楼。
可是,等我再下楼找时,却不见了人影,打开单元门往外看,没有小孩子,到地下室的空间里也没有什么发现。头脑里“嗡”得一声:别出什么意外吧?!虽然刚刚6岁的孩子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但倔强的性格已经初露端倪,难保不会出什么事情!
我以自己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跑回家,穿上外衣再跑下楼,想先到门卫那儿问一问,是否有一个孩子出去。但不经意间往西一瞧,远处的天桥附近,在黄昏朦胧的光线下,一个穿红衣服的熟悉的身影在那儿站着。我如释众负,尽量平静地走过去,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让儿子回家去。
看来他独自在这已经渐渐黑下去的楼前呆了一会儿,那份儿倔强已经被对家的归属欲望所取代。尽管还是抽抽噎噎,但还是跟我回了家。
一回到家,就被我扒下裤子,在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下。他趴在沙发上,哭得很伤心。妻过来讲我为什么打他,哭声慢慢低了下去……
这时候,我才发觉自己额头沁出了汗珠,眼镜上也起了雾气,不知道是由于生气、担心,还是心疼。
说实话,儿子长到6周岁,这是第三次挨打。前两次大概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作为还算懂得一些家教理念的人,我始终相信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尽量在教育中保持一份“耐心”。虽然也清楚一个老师能够教好学,未必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知道“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然而,惩罚毕竟有后遗症,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使用,因为,一旦暴力教育的次数多了,就会渐渐失去效力,而孩子如果习惯和“适应”了家长的巴掌,也就意味着相应思想的生根,同时也昭示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与日递减……
在儿子平静下来后,我抱着他坐在我的腿上,从头至尾给了讲了为什么挨打,他不住地点头,又慢慢恢复了以前的那份儿活泼。
说来也奇怪,整个晚上,儿子竟然比以往懂事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