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北马道巷

(2012-12-16 12:02:33)
分类: 西安往事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1/res01_attpic_brief.jpg
  位于北马道巷南口的唐大理寺遗址石碑。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1/res03_attpic_brief.jpg
  南马道巷北口在西门下。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1/res05_attpic_brief.jpg
  西安城墙的登城马道。
http://epaper.xiancn.com/xawb/res/1/21/2012-10/21/11/res07_attpic_brief.jpg
  北马道巷的绿化带。

  西安的西城墙内,由西南城角至玉祥门的一段顺城巷,以西门为界,分别被称为南马道巷和北马道巷。它们得名于明清时期,现在走在那里,总是让人不经意地去搜寻这里曾回荡的“嗒嗒”马蹄声。

  曾是唐皇城五条纵街之一

  在西安,顺城巷好似一串美丽的项链,环绕在城墙的内侧。位于西门里的南马道巷和北马道巷就是这项链的一段。其中,南马道巷指西南城角至西门的这段顺城巷,长六七百米;北马道巷指西门至玉祥门的这段顺城巷,长一千米左右。

  南、北马道巷,是人们进入西安城西门见到的第一条南北街道,却少有人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长安城,它们的雏形就已经形成,它们曾是皇城内五条南北纵街之一。因而,要探究南、北马道巷的历史,需要先了解一下唐长安城的皇城。

  宋代《长安志》中有记载,唐皇城内的街道排列是“横七纵五”,即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向街道五条。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五条纵街中,有三条位于城中的中部位置,分别直通南城墙的含光门、朱雀门、安上门(今南门永宁门处),最边的两条分别位于皇城的东西城墙内侧,即东、西顺城路。唐皇城的西城墙,就是今西安城玉祥门向南的城墙,所以皇城西城墙内侧的这条纵街,就是今天南、北马道巷所在。不过和它相对的唐长安皇城的顺城东路,在明初时为扩大西安府城,由于东城墙被拆,顺城东路也随之消失。

  唐皇城内的顺城巷不仅端直整齐,而且非常宽敞。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张永禄教授在《西安古城墙》中介绍说,《唐两京城坊考·皇城》有记载:“皇城各街,皆广百步”,这里的步是古时候的长度单位,百步约为147米。由此可见,当时顺城西路的宽度远比现在的马道巷宽。

  南、北马道巷不仅是今天西安城墙西门内第一条南北街巷,也是千余年前唐长安皇城西大门里的第一条南北大道。

  因临近城墙的登城马道而得名

  在唐皇城设置中,今北马道巷路东,由北往南,依次是主管国家重要土木工程营建的机关将作监和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而今南马道巷路东由北往南,依次是骅骝马坊和掌管祠祀、社稷、祈祷等事务的郊社署。

  唐末后,昔日的皇城变为百姓居住的居民区,马道也随之住了人家。宋代时,今南马道巷被称为西城巷。

  到了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说,马道巷北段被称为掖庭街。葛慧老先生介绍,这是因为那里和唐掖庭宫的渊源。根据唐城考古勘测资料,今北马道巷北口至联盟巷这片,在唐代曾是掖庭宫附近区域。掖庭宫为宫女居住区,也是内侍省的所在地。在《元奉元城图》中,今南马道巷和北马道巷一带有些民居,北马道巷有一座玉清宫,南马道巷有一座西岳庙。

  马道巷得名于明代。明初,府城东扩,没有受到影响的西城墙和它的顺城巷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因为巷子临近城墙的登城马道,所以得名。后又以西门为界,分为南、北马道巷。南马道巷的登城马道在巷子南头的西南城角处,北马道巷的登城马道在巷子中段。

  登城马道,在古代具有军事意义,是守城骑兵与步兵上下城墙的坡道,不管是和平时期的日常城池防守,还是有紧急军事行动的战争时期,骑兵步兵均可迅速从马道登上城墙。

  从《西安古城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西安城共有十一处登城马道,其中七处建于城墙周边内侧,四处建于四城门内城楼左侧。建于城墙周边内侧的七处登城马道都是统一的砖砌滚坡式建筑。马道是一条斜坡,坡度为25度,宽6米,坡道的一旁有1.5米宽的阶梯,便于步兵上下城墙。马道的旁边砌有护墙,底下坡道口有门栅,大门是朱漆,称“红大门”,有驻兵防守。

  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李令福教授介绍,冷兵器时代城池的防守主要靠城墙,登城马道就是城墙整个防备体系的一项重要设置。城墙建造时,马道位置的选择比较讲究,通常都选在城门附近和靠近军营处,是城墙的重要交通节点。

  如今,我们在南马道巷南段和北马道巷中部,可以看到这两处很好保留着的登城马道。只不过经过了岁月洗礼,现在的登城马道失去了原来的军事意义,成为了游客上城墙观光的登城通道。走在这里,抚摸着块块青砖,马蹄的“嗒嗒”声似乎又在耳畔响起。

  联盟巷原来也叫北马道巷

  南马道巷在很长的岁月里,中部往南是不通的,它的南段临近东西走向的火药局巷,清末时那里设有陕西机器局。解放前后南口成为区办工厂。《西安老街巷》中介绍,民国初,在北马道巷南口东边今儿童医院附近,有时任实业司司长张光奎办的面粉公司。1927年,面粉公司改为兵工厂,相对南马道巷的机器局,称为“北厂”,生产枪支。由于西侧紧挨着城墙,南、北马道巷路西的变化不大。

  我们现在所说的北马道巷是指从西门到玉祥门的这段顺城巷,再往北由玉祥门至城墙西北角的那段顺城巷叫做联盟巷。但在最初,联盟巷其实也统称为北马道巷。据《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介绍,联盟巷是1949年始建的,路名为西窖巷,同时也沿用了南边顺城巷的名字,统称北马道巷。葛慧老人幼年与家人从山西来到西安时,曾住在西北角的城墙根一带,当时写信用的通信地址就是北马道巷多少号。1966年,整段北马道巷改名为联盟巷。1972年,玉祥门以南的路段恢复北马道巷名称,北段继续使用联盟巷一名。

  和北马道巷一样,南马道巷的名称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南马道巷中段与西梆子市街西口、迎春巷西口交会。清代时,因为巷子里有敬禄油坊,所以西梆子市街叫做油巷。民国时,油巷和南马道巷统称为大油巷。1955年,大油巷改称西梆子市街。1966年,改为反帝十巷,1972年又恢复南马道巷名称。

  过去的城墙根下偏僻破旧

  马道巷这些繁复的名称变化,附近的居民记得不十分清楚,大家印象深的,是这城墙根下长久以来的偏僻与安静。

  56岁的李真从小就住在南马道巷附近,现在是路东迎春小区的居民。他回忆说,经过战火和风雨的侵蚀,城墙周身是伤,千疮百孔。在他小时候,城墙下蒿草很多,墙体上到处都是人们掏挖的洞。这些洞,有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人们躲日军飞机扔炸弹挖的,也有后来备战备荒时挖的。洞大小不一,大的人进去能直起身子,小的要猫着腰;有的洞只挖了一米来深,有的竟挖透了城墙,能穿到城外去。那时的护城河水比较清,南马道巷一带的人们,尤其是孩子,最爱穿过城墙,去护城河里游泳、捞鱼了。

  在南马道巷中部,连接着一条地势较低的东西巷子,名迎春巷。李真说,老住户过去都把迎春巷称作三道巷,在它的北边还有一道巷和二道巷,一道巷和二道巷较短,通不到南马道巷,现在都建成了小区,小巷消失了。

  那时候,南马道巷南段是不通的,走到城墙西南角就被两个厂子挡住,一个是木箱厂,专门生产装货用的包装箱;另一个是硫酸厂。附近一些居民还靠给木箱厂钉木箱挣一点生活费,补贴家用。

  现在到过南马道巷的人都会发现,这里的柏油路面要比东侧的房子高出许多,不少路段都能有一层楼的落差。在老住户记忆里,南马道巷算是城墙西南片区的一处高地。77岁的白爱英大妈和王桂兰大妈告诉记者,虽然位于城里,但南马道巷一直相对比较偏僻,不像东边双仁府、火药局巷那样有过多少深宅大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巷子又窄又破旧,路边还有菜地,居民房普遍破旧,两扇开的黑木门朝向西城墙,远不如东边双仁府一带的房子好。

  在李真印象中,这里称得上好些的房子,是在迎春巷与南马道巷交会处附近路北的一个院子,“院子大,好像住着个老太太,里面的砖瓦房看上去要讲究一些,院子里栽种着许多果树,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我和其他小孩就想办法翻进去偷摘果子吃。”

  2005年顺城巷全线贯通

  和南马道巷类似,北马道巷原来的景象也十分破旧。89岁高龄的潘忠泰老人是巷里西城坊小区住户,自解放初就住在北马道巷。老人说,当时北马道巷荒凉得很,疙瘩路,晴天雨天都难走。路西顺着城墙,从西门到玉祥门,一路都搭的棚子,有草棚,有牛毛毡棚,里面就那么住着人,可怜得很。路东能稍微好点儿,盖着一些简陋平房。买东西通常都到巷子中段的香米园。

  北马道巷91号,曾经是巷里数一数二的大单位,以前叫化工研究所,现在是化工大院。虽然院子的大门正对着城墙的登城马道,但采访中许多居民却并不知道原来巷子的得名就是因为眼前的这段马道。

  如今,沿着南、北马道巷驱车或行走,享受路边的城墙古色,算是件可心的事儿。可如果时光退回到2004年之前,别说驱车了,步行都不容易。当时南马道巷至顺城南路不通,北马道巷的东侧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破旧的二层小楼,道路异常拥堵。2004年,西安市对顺城巷进行了拓通改造。2005年底许多巷中瓶颈被打通,各方向的顺城巷连通起来。

  现在的南马道巷,通畅,幽静,路东大都是居民区,南段有几家餐厅,装修精致。相比起来,北马道巷的景象显得要忙碌许多,这儿有西门里的地标性单位儿童医院。每天,医院门前人来人往,难以计数的人和车要从北马道巷经过,大家不一定都留心到眼前这条青石板路,但都无形中为小巷添了人气。北马道巷的西侧,并不像西安城其他顺城巷那样紧贴城墙,而是留出了一条六七米宽的绿地。绿地依偎着城墙,沿着北马道巷贯穿始终。绿地中,花草绿树掩映,石板小路穿梭,不时树枝上还挂着鸟笼,是其他顺城巷里难见的景致。

  民间记忆

  小时候在马道上

  滑雪很快乐

  45岁的秦祖国住在北马道巷91号化工大院里,化工大院的大门正对着城墙的登城马道。

  秦祖国告诉记者,化工大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机油厂,后来改为石油化工二厂,再后来叫化工研究所,里面有生产车间、办公楼等,现在已成为家属区了。

  秦祖国说,原来北马道巷南口儿童医院附近有菜地,一直存在到前些年。北口的酒店附近也是菜地。作为在城墙根下玩大的人,秦祖国对城墙的深厚感情可想而知。介绍采访时,他指着对面的登城马道说,小时候上城墙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他尤其爱和伙伴们在这段马道上玩,从马道坡上跑上来跑下去,仿佛不知疲倦。而在马道上玩得最欢的时候,是冬天下雪的日子。雪花一层层覆盖在马道的坡道上,白白的,滑滑的,秦祖国就和小伙伴们拿上板子到马道上,把板子放到坡道上,然后坐在上面,往下滑,开心极了!

  地理链接

  明清时期城墙的十一处登城马道:东城墙内侧一处,位于今东二路东端,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南城墙内侧三处:一处位于今下马陵,抗日战争时被日寇飞机炸毁;一处位于小南门;一处位于西南城角。西城墙内侧一处:位于今北马道巷中部。北城墙内侧两处:分别位于今小北门(尚武门)东和尚德门之西。另外,明清时建于四城门内城楼左侧的四条阶梯登城坡道,解放后修环城盘道时,均移建于各城门瓮城内。

  新中国以后增建的六处登城阶道:1984年以后,西安城墙又新增六处登城阶道。其中,城西北尚武门西侧一处;东城墙中山门内侧两门洞之间一处;南城墙建国门、和平门和文昌门内各一处;西城墙玉祥门内北侧一处。这新增的六处登城阶道样式各异,长短不一。

  西安城墙内侧各段顺城巷名称:城墙东北角至东南城角,为顺城东路;东南城角至和平门,为顺城南路;和平门至文昌门,为下马陵;文昌门至南门,为三学街及顺城南路;南门至西南城角,为顺城南路;西南城角至西门,为南马道巷;西门至玉祥门,为北马道巷;玉祥门至西北城角,为联盟巷;西北城角至东北城角,为顺城北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