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的拼图
新加坡乒乓总会会长李美花前天首次公开道歉,为闹得满城风雨的“奥运乒乓风波”画上句号。
事件是因为男单选手高宁在北京奥运会首场单打赛中没有教练在赛场上指导,含泪落败,引起李美花不满,随后在庆祝女乒获得48年来首枚奖牌之际,传出乒乓队领队和教练可能被革职等消息,引起全国舆论哗然,酿成轩然大波。
事件虽然在前天告一段落,乒总会长向全国道歉,主教练向会长道歉,领队得以继续服务三个月,然后转战其他部门,看起来是大家彼此以和为贵,各得其所。但其他球员的反应又各不相同,似乎还另有心结,不仅仅纯粹是高宁事件那么简单。显然,期待一场记者会能够弥补所有的裂痕未免显得过于乐观,之后乒乓队的建设和未来的表现,受到这起事件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察,但也很难量化。
女乒获得奥运奖牌,全国上下为主兴奋,总理甚至还要“让球”
,改变群众大会的演讲直播时间。这也使乒乓风波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从政府部长到民间咖啡店,从传统媒体的大幅报道到网络、论坛的激烈文字,都充满各种不同的讨论、猜测和评断,使其成为一起公共事件。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维文医生在记者会上,指出有关各方之间的沟通有问题。在这场风波之后,乒总想必也会做相应的检讨。
但我希望,在加强沟通、彼此互信的同时,不会因噎废食,去“反省”对媒体讲了太多话,或是认为不应该在媒体上互相回应,觉得如果不是媒体“炒作”
,风波不会变得如此之大,从而今后在对待媒体的问题上,产生抗拒或抵触的想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风波伊始,媒体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推波助澜”
。这自然与风波本身具备的冲突性非常具有新闻价值有密切关系,但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说,由于这是一起公共事件,牵涉带有官方色彩的议员,事关体育管理体制的思考,又与全新加坡人关心的体育荣誉相关,媒体有责任、当事人也有义务对公众交代,解释来龙去脉。
值得称道的是,在这起风波中,无论是乒总会长,还是主教练、领队,或是运动员,以及相关的政府官员、奥委会官员,都通过相同或不同的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
互相解释、互相交锋的过程,就像是一幅拼图,人们听到的不仅仅是当事人一方或两方的说法,而是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看法和解释,在逐渐拼凑的过程中形成全景,角度开始多元、事件益发明晰、立场渐渐明确,从而让公众对风波形成自己的判断,形成舆论的力量,反过来将影响当事人的判断,完成了一次民意影响决策的过程。
对乒总而言,可以通过这次风波,将存在的一些内在问题全部激化出来,虽然未必能够全部摊在公众面前,但是矛盾、不满、冲突、对立,通过一次事件得以爆发,不破不立,或许是件好事。而且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平台,让公众充分参与意见,提出观察和思考,对乒乓球的发展本身有益无害。
传统媒体的重点在于描述事件的全貌,陈述各方观点,需要照顾客观、公正与平衡。而民众自我的判断和意见,往往通过新媒体直接而干脆地体现。
这就形成一种有趣的互动,民众借助传统媒体获取全面信息,通过新媒体直抒胸臆、指点江山,需要掌握舆情、做出判断的相关机构或个人,必须兼顾两者的回馈,并根据两者的媒介特性,做出适当的选择。
这其实也是一幅民意的拼图。主流传统媒体是图景的重要部分,但仍不是全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民众表达意见的途径日益多元,逐渐补充拼图的组成,可能色调一致,也可能色差明显,甚至用色让人心惊肉跳,但色彩斑斓本身就应该是社会的常态。
经过一年半的考察和广泛征询意见,新媒体咨询理事会在前天发表咨询报告,呼吁政府以积极开明的态度,透过新媒体平台接触网民,并建议开放网络政治空间、网站经营与管理者可适当豁免法律责任,避免对网民的意见管理过度等等。要由管制转向善用,政府完成的这一转身姿态,不经意之间,却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这个小小的乒乓球先行体现了一部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