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里书外都有故事

(2007-11-29 20:08:37)
标签:

人文/历史

   一位前同事和一位现同事联合出版的《胡少献的篆刻艺术》昨天在新加坡美术馆举行发布仪式。在筹备的过程中,我曾与LS进行一些沟通,因此略微知道她们从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酸甜苦辣。如今终于大功告成,实足堪慰。
 书里书外都有故事
  发布会上,LS最后讲了一段话,颇令人有些动容。她说,在胡少献去世之后,当时她和另一位作者区大姐去胡的家。区大姐很是伤心,说她的父亲和胡是朋友,父亲去世时,胡前来帮忙。如今胡少献去世了,她却什么忙也帮不上。LS在发布会上说,我要告诉区大姐,你做到了。我想在场的人都会因这段话而感触良多。
 
  新加坡早期钞票上财政部长的华文印章就是出自胡少献之手。他还有很多与新加坡建国先驱有关的印章作品。但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却很凄凉,晚年独居,无儿无女,死后几天才被发现,令人不胜唏嘘。在两年前他去世后不久,我曾经因为LS的报道,写过一篇评论,观点是钞票印鉴的篆刻是组成国家记忆和意识的点滴,尤其是在这种记忆和意识还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任何的流失和缺位都会是一种遗憾。在这一意义上,因为胡少献站到了新加坡历史的一个点上,其作品和收藏品就有了艺术以外的价值。
 
  如今,胡少献的作品结集出版,并在美术馆展出,算是有了完美的结局。LS等人的投入、热情都是值得的。会场上有一位前官员回忆起当年因为一位要人物品拍卖会而寻找胡的故事,他说查到地址后,寄了一封信给胡少献,等了很长时间终于接到他的电话,随后胡又上门带了很多作品到他的办公室。由此开始了重新发现的过程。
 
  当时我和身边的友人均有同感:知道地址后,应该上门拜访;建立联系后,应该上门拜访。怎么还让一位老人如此辛苦地辗转波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