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本主义罗杰斯的“来访者为中心”

(2007-02-08 18:16:02)
分类: 心理·存在
     著名的需求层次模式提出者亚巴拉罕·马斯洛认为,“人文主义现象学”在美国心理学建立了“第三种力量”,其余两种力量分别为心理分析和行为主义。而卡尔·罗杰斯正是这第三种力量的代表者。罗杰斯主张,个体对现实的感悟是理解人类行为的根源,也即如果一个个体的行为要得到理解,那么理解他对现实的看法是很重要的。他还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与我们关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主观认识一致。这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基于自己的认识来看待客观世界并行动。所以在他的理论中,客观现实不是决定我们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故而罗杰斯认为行为主义只从事于可观察的行为原因的研究是片面的。罗杰斯同时认同决定论(行为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决定)与自由论(行为是人的选择或自由意志的功能)这两种可能性的立场。
    罗杰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个“有机体”(一切体验的发源地)有一种独立的、根本的最主要的动因,这就是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倾向为保持、改善有机体的体验和潜能服务,即它催化实现。有机体成长和辛劳的一个结果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而有机的价值过程补充、支持实现倾向。所以与马斯洛一样,罗杰斯把人类视为有一种趋于实现的自然倾向。我们每个人看待自己的实现方式,影响着自己为成长和满足而奋斗的倾向,正如影响我们最基本的人性一样。所以在他看来,我们生来就是要实现茁壮的成长,并且需要体验那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人的无条件接受。
    那么怎么样的人才代表人类本我的最终实现?罗杰斯认为“功能完备的人”这种理想的个体以最满意的方式适应新环境,并能够积极地向着不断成长和实现方向运动。而且,这样的人处于一种一致状态,没有不和谐存在于自我与有机体验之间,他们清楚地知道内在体验,并不防御或扭曲体验。同时,这也是很重要的,功能完备的人要能够以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维持关系。那么当个人经历心理不适时,罗杰斯提出了“来访者(罗杰斯喜欢用‘来访者’而不用‘病人’)中心疗法”来帮助这些人重新与有机体验取得联系,并且减少不和谐。
    在罗杰斯理念中的和谐指一种调和或协调的状态,相反地,不和谐是一种矛盾或不协调状态。罗杰斯通过观察来访者,发现他们在倾诉的过程中,逐渐从一种自我概念与有机体验不一致的状态,移向这两方面之间增加的一致状态。罗杰斯认为自我从自然的有机体验过程中分离,是人体中一种基本的分离。这种基本的分离开始于有条件积极尊重被体验到时。何为有条件的尊重?也就是说,那些对于我们而言很重要的人,当他们表示对我们的爱、情感或接受时,是以某些条件为基础的,这时会引起我们产生价值条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爱上了某位男士(或女士)时,而且他平时的饮食口味是偏甜的,而自己却一直讨厌甜食,这时为了得到他对自己的爱,我们会慢慢地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这在罗杰斯看来,就是由于价值条件而形成了一种淘汰式的自我概念,某些自我体验被接受了,而其他的被拒绝、否认或扭曲。这时自我概念的不一致就产生了,人们就无意识地进入不和谐状态。
    基于此,“来访者中心疗法”指出了无条件积极尊重是必要的。这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当父母纠正孩子的某些行为时,例如和同学打架、对他人的不礼貌等一些行为时,父母可以表达自己对孩子行为的不悦,但同时又让孩子知道他们接受他想做这些事的事实。通俗地说,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他们不会因孩子的行为影响到他们全部的爱或感情。罗杰斯还认为,我们帮助他人的关键是建立一种诚实的关系,包括非占有性的关注和通情的理解。也即,如果一个人可以做一个仔细的、精确的听者,在表现出接受和诚实时,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对受困的他人有所帮助。
    在罗杰斯主义心理学中,有一些别具吸引力的特征,它把个性改变的责任置于人们自身,而且漠视在心理学中提倡专业知识的必要性。总之,罗杰斯的许多理论至今都保持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