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经》与儿童故事系列之二:牛顿,伤仲永

(2017-02-22 18:19:51)
标签:

杂谈

​漠漠水天


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解〗龙出现在田野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以此来发展壮大自己。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我们弱小的时候,需要借势借力,可是我们凭什么而借,大人物凭什么借给我们智慧,经验,技术甚至金钱呢?大人物不一定和你同时代,他们或许是古人圣贤;他们或许是历史;他们或许是书籍;大人物或许和你同时代,他离我们并不远,他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他或许是一个普通的人物。记住能给你帮助,助你成长的人或物都是大人物。

借势借力需要具备以下的品质:

〖文〗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解〗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平时说话要算话,做事情要小心谨慎,放弃邪恶,心存善念,帮助别人而不夸耀,用好品德感化别人,这简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最大的智慧可能不是计谋,而是品德;最好的品德可能是坚持善念。

如此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佛见发呆的好人,大人物岂能不帮助你。 

《易经》与儿童故事系列之二:牛顿,伤仲永


牛顿的故事

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被爱因斯坦相对论颠覆,爱因斯坦被量子物理学搞晕。这是题外话。

《易经》与儿童故事系列之二:牛顿,伤仲永

《易经》与儿童故事系列之二:牛顿,伤仲永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

牛顿1642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牛顿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他生在封建社会的英国,当时等级制度很严重,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牛顿读书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第一个大人物,虽然方式很不友好)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从赌气超过同学开始,逐渐喜欢上读书。谢谢那同学的飞来神脚,踢得他如梦初醒,不然就没有后来的伟大的牛顿了。 

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第二个大人物,从来没有去母亲那里告状)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第三个大人物,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啊)。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第四个大人物)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第五个大人物,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妈妈角色会转换的,妈妈从小人物变成大人物,她同意牛顿坚持自己志向),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第六个大人物,人不学,要落后)了。

《易经》与儿童故事系列之二:牛顿,伤仲永


伤仲永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字读书。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借来纸笔。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一群小人)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小人也)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小人也)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远离大人物了)。
  我(作者,小人也,为何不帮,等着看笑话)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仲永在幼小的时候,还是一只潜龙,他的才能就被其父亲拿来到处炫耀,最终伤害了仲永,其父,最亲近的人,却是小人也。潜龙勿用的反面教材。

                                       ( 下一篇: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负荆请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