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千年一叹》 |
分类: 星汉灿烂--文化传统 |
http://www.yaob.com/upimg/allimg/070411/1409260.jpg巴勒斯坦" TITLE="《千年一叹》读书笔记<三>-以色列
(耶路撒冷-哭墙)
一、关键词:争夺
---《向谁争夺》
1.中东地区的战乱不断,大家都在争夺土地,为了这种争夺,不知开了多少会,说了多少话,生了多少气,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而且至今尚未看到停息的迹象。人类有没有可能减少一些彼此之间的争夺,去向自然争夺一点空间呢?
2.我觉得以色列人在沙漠里寸土必争地扩展绿洲的奋斗,要比任何军事占领都更有意义。在我看来,我们的黄河上游,乃至整个中国西北高原,都应该引进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3.当人们终于懂得,笼罩荒原的不应该是战火而应该是暖棚,播洒沙漠的不应该是鲜血而应该是清泉,一切就走上正路了。
二、关于人折腾人
---《向谁争夺》
1.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我实在不知道该不该把它划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如果不划入,那么有许多智慧故事、历史事件便无处落脚;如果划入,那么文明和野蛮就会分不清界限。
2.人折腾人的本事,粗粗划分有两大类,即明里攻伐,暗里用间。大至两国之间的事,小至同事之间的纷争,均无出其外。
三、死海之美
---《年老的你》
1.死海西岸有个高坡,高坡西侧的绝壁把夕阳、晚霞全部遮住了,只留下东方已经升起的月亮。这时的死海,既要辉映晚霞,又要投影明月,本已非常奇丽,谁料它由于深陷地低,水气无从发散,全然朦胧成了梦镜。
2.一切物象都在比赛着淡,明月淡,水中的月影更淡。嵌在中间的山脉本应浓一点,却也变成了一痕淡紫,而从西边反射过来的晚霞,在淡紫的外缘加了几分暖意。这样一来,水天之间一派寥廓,不再有物象,更不再有细节,只剩下极收敛的和谐光色。我想,如果把东山魁夷最朦胧的山水画,在它未干之时,再用清水漂洗一次,大概就是眼前的景色。
http://photocdn.sohu.com/20050415/Img225193578.jpg巴勒斯坦" TITLE="《千年一叹》读书笔记<三>-以色列
四、关键词:耶路撒冷
---《年老的你》《交缠的圣地》
1.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过这么多次的灾难。它曾经在战斗中毁灭过八次,即使已经成了废墟,毁城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不留任何让人怀念的痕迹。但它又一次次的重建,终于又成了世界上被投注信仰最多的城市。
2.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都把自己的精神重心集中到这里,它实在超重得气喘吁吁了。
3.不同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它们的终端性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产生悲剧。耶路撒冷的不幸,就在于它被迫收纳了太多的终端。
4.宗教分歧渐渐由起因变成借口,排他的民族极端主义情绪乘虚而入。于是,灾难而又神圣的耶路撒冷,在现代又成为最大的是非之地。
5.有人说,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也许,年老的你,最有资格嘲笑人类?
6.任何象样的宗教在创始之时总有一种清澈的悲剧意识,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因民族问题紧紧相连而历尽艰辛,因此在原始的悲剧意识中又加入了历史的悲剧体验。
7.这种宗教的悲剧感有多种走向。取其上者,在人类的意义上走向崇高;取其下者,在狭窄的意气中陷于争斗。因此,耶路撒冷的路途也有多种方向。
五、在拉宾遇刺地点
---《交缠的圣地》
1.遇刺地点北侧是一条小路,路边长长的墙上密密麻麻留着大量的题词。我找了一个空白处,用大大的中文写了三遍“和平”,然后签名,再用英文注明,我们来自中国。
2.在充满战争狂热的土地上,真正的英雄并不坐在坦克车里,或者捧着炸药躲在街角,而是那些冒死轻呼和平的人。
3.我用几个中国字,来支持这位远去的老人。(特拉维夫)
六、历史与遗忘
---《多一点遗忘》
1.历史有很多层次,有良知的历史学家要告诉人们的,是真正不该遗忘的那些内容。但在很多时候,历史也会被人利用,成为混淆主次、增添仇恨的工具,因此应该警惕。
2.几个文明古国的现代步履艰难,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历史担负太重,玩弄历史的人太多。
只有把该遗忘的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
可惜直到今天,很多历史只喜欢做皱纹里的文章。
七、关键词:碗、生态文明
---《碗是什么》
1.为了泡方便面吃,我们给客房部打电话,想叫他们送几个碗来,结果他们问我们:“碗是什么?”。我们用英语给他们形容:“比盘子深一点,凹下去的,可以盛吃的东西。。。”。他们终于懂了,过了一会儿敲门送来,一看,居然是个塑料花盆!
2.就凭吃饭这一点,我想,人类的各个群落在生态文明上确实难以真正沟通。那些被我们适应了几千年的口舌习惯,似乎早已天经地义,谁知有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对它基本不清楚。值得深思的是,那个世界的人也过得很好。由此可知,不同的生态文明不应导致互贬互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