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2011-10-21 08:55:43)
标签:

育儿

丁小同

磊立同行

皮桃子和小土豆

两岁

女孩

要吃的

好意

郁闷

分类: 我的育儿心得

这是我最近最大的困扰了。

丁小同是个爱吃的小孩儿,从主食到副食再到零食酸奶,无一不爱。这曾经让我和同爹非常高兴,比起那些天天为了孩子不吃饭而发愁的家长来说,我们确实幸运了不少。

但最近,我发现同同太爱吃了,爱吃到看到别的手里有吃的就会冲上去要,看到熟人就会去摸人家的书包让人家给拿吃的。

我带着同同在楼下玩,一个四岁小女孩的家长带着女儿也在楼下玩。他们是新搬来的邻居。我并不认识他们。小女孩很热情的招呼同同和她一起玩新买的小乌龟,同同和小姐姐很快达成了一片。小姐姐的妈妈买了一袋栗子,让我给同同那几颗,我表示感谢然后婉拒了,因为我们并不熟,我拿人家的吃的不合适。

同同发现了栗子,自己跑过去要,阿姨给了一颗,同同还要,阿姨又给了一颗。我对小女孩的妈妈说,别给了,够了,小女孩的妈妈又倒了几颗在我手里,同同还在缠着人家要。我尴尬的拉着同同表示感谢后离开了,这么要下去,不知道得拿人家多少。

还有一次,同事带着儿子来单位,丁小同和她爸爸也来单位找正在值班的我,两个小孩儿在一起玩儿。同事随身带着一些零食,分给同同,同同接过去,吃完了还要。我说阿姨那里没有了,同同居然试图要去翻人家的书包。我当时都快崩溃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我赶紧制止了同同。

同事笑着说,没事儿,爱吃是小孩儿的天性。可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好,非常不好。

我还碰见过几次类似的事件,都是同同缠着人家要吃的,或者看见人家手里的吃的不由分说就上去要。

小孩子爱吃零食,见到好吃的就走不动道儿,这正常,我知道。但最起码小孩子应该知道哪些吃的是你的,哪些不是你的吧,哪些可以要,哪些不可以要吧。

天啊,我的女儿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了啊。

带着同同出入了几次我们家楼,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我们住的楼是回迁楼,邻居不是老街坊就是老相识,都非常熟悉。同同爷爷奶奶和看同同的陈奶奶的人缘儿又特别好,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逗着同同玩儿。

陈奶奶带着同同在楼下玩儿的时候,过来个街坊邻居,有吃的就会给同同吃。新买的热乎乎的馅饼,瓜子,糖果,点心,水果,酸奶,都给同同吃,同同一向是来者不拒,给就吃,而且同同属于吃东西特香的小孩儿,可爱的吃相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就更喜欢给她吃的了。有的人还会这样对同同说:来,同同,奶奶这里有好吃的,在包里,你自己找,找到奶奶就给你吃,于是,同同就上去翻,翻到了吃到嘴里,还会受到大家的夸奖:同同真棒!

天啊,这样,我的孩子不乱套才怪呢。

时间久了,同同养成了这样的意识:大家的吃的都给我,我吃是自然的,我吃她们还高兴呢。别人的包里有好吃的,我就可以自己去找,找到就可以吃了。

一天,我带着同同坐电梯,邻居一个阿姨手里拿着一把大杏仁,见到同同就塞了几颗给同同,同同特自然的接过来放进嘴里美美地吃起来。我在旁边看着,又是感动又是无语。

就是这样过于融洽亲密的关系,让我两岁的女儿混淆了“你的,我的”的概念,她彻底不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了。她只是单纯的认为,别人的吃的我来吃,是很自然的事情。她更分不清,什么人是很熟悉的人,同同可以吃他的好吃的,什么人是不熟悉的人,同同不可以吃他的好吃的。

一向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同同,在好吃的面前彻底被打败了。

这真的让我非常担心。

这真的是一个坏习惯,更何况同同是个小女生。我的孩子“缺嘴”么,不缺,同同每天三餐丰富,零食适当,水果酸奶也每天都吃,但就是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让我非常无奈。

陈奶奶说,人家给吃的,我没法拒绝。我赞成陈奶奶的话,用老北京的话讲,“过的着”的人人家才会给你的孩子吃的呢,这样的盛情根本无法拒绝。

陈奶奶说,我现在中午11点前,下午5点前必须让同同回家,要不在楼下碰到谁都给吃的,同同吃一堆乱七八糟回来都不好好吃饭了。我理解,陈奶奶也很无奈。

好心有时候未必办成好事,同同的这个让我很揪心的坏习惯只能我来慢慢克服了。

我告诉陈奶奶,下次人家再给同同吃的,您尽量去拒绝,实在拒绝不了的,就一定要让同同和人家道谢,让同同慢慢知道这吃的并不是你吃的理所应当。如果同同主动去和别人要吃的,或者去翻别人的书包,您就要先教育她,教育无效就批评,多来几次,您和我一起慢慢纠正这个坏习惯吧。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世界里,我们对孩子的养育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当然,绝大多数人的影响都是出于喜欢孩子,对孩子好,但大家恰恰不知道这样的喜欢和好,却常常给孩子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养成很多的坏习惯。

或许我属于过于焦虑的妈妈,我最近就常常思考同同的一些不是很好的行为和习惯,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外界的影响所带来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画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现实如此,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躲避。或者说,每个孩子的成长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家长如何化解和引导了。

当家长,任重而道远啊。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愁啊,两岁宝宝喜欢向人伸手要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