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同同的一天天长大,我总是能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对我有很大的困扰,但有时候又能给我很大的启迪。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不是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的专家,虽然我读过一些育儿的书籍,但毕竟非常有限。在实际的育儿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我还没有在书本上看到过,也许因为我孤陋寡闻吧。
比如,最近我发现的这个问题。
同同很小的时候,我带着她出去玩,看到别的小朋友,特别是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家长都会聚在一起,让孩子们一起玩。家长们还总喜欢让孩子们拉拉手,抱一抱,我也经常这么做。
那时候的同同一般都很配合,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我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听我的话,也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最近,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同同不再和不认识的小朋友拉手、拥抱了,她现在的反应要么是羞涩的抱着我的腿躲在我的身后,要么就对我的话充耳不闻,总之,不会再去拥抱和拉手。
但是,要是同同熟悉的小朋友,她还是会去拉手拥抱。
我家楼里和同同同龄的、经常一起玩的那四个同同的好朋友,只要见面小家伙们就特别亲热,抱抱,拉拉手,分享好吃的,好玩的,神态亲昵,格外友善。
同同早教班的同学,即使好几个礼拜没见过,再见的时候一样特别亲热,同同的同学天天一见同同就说:妹妹,漂亮。
同同的这些变化突然让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效应。
我是个TVB的剧迷,看电视剧《读心神探》的时候里面提到过这个概念,我觉得很有趣,曾经上网查过。现在同同的行为,让我想起了这个概念,她的一系列变化似乎符合里面提到的几种距离概念。
孩子真的长大了,已经开始有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概念了。该和什么人亲热,不该和什么人亲热,小屁孩心里明白着呢。
可大人似乎不明白,他们一厢情愿的让第一次见面的小朋友握手、拥抱,认为这是孩子之间友好、亲热的表现,甚至被当做大人炫耀孩子会听自己指令的资本,真的很不对。大人们为什么不想想,你会和第一次见面、根本不认识的、也根本没有其他社交需求的人握手拥抱么,既然大人不能,已经开始逐渐懂事儿的孩子也就不能。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分成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我家的小屁孩的心理已经能区别亲密距离和个人距离了,真是个很大的进步了。
孩子的心理发展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从这样的小事儿开始了,我们稍不留心就会忽视这些小小的变化。当妈妈真是一件需要细心耐心的工作,如果不留神忽视了这些,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真是……压力山大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