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丁小同妈妈皮桃子和小土豆磊立同行疯子摔手机探索鼓励 |
分类: 我的育儿心得 |
我在一旁略带惶恐的看着我的宝贝女儿,有点不明白她想干什么了。但我没有制止她,因为我好奇,也是因为我的直觉,我觉得女儿那么做有她自己的小目的。
我让自己的表情很快恢复了平静,看着她。
只见同同蹲在地上,捡起手机的主体、后盖和电池,把三部分东西放在一起,很认真的把电池往里面安,当然,她很难安进去。她试了很多次,把电池上下里外的调换方向,终于,电池放进了手机里,同同高兴地把手机后盖盖好。
我刚要把“合体”的手机拿回来,结果只见同同“咔”的一下,又把手机扔在了地上,后盖又开了,电池又出来了。同同继续蹲在地上安电池,盖后盖。安好电池,盖好后盖,又扔了一次,又安了一次,然后满意的把手机递给我。
我这里用的文字很简单,实际上每一次,同同都是费了很大劲,鼓捣了半天才把手机装好的,其中的耐心让我非常讶异。
我接过手机,打开,谢天谢地,没坏,还能用。
同同很满足的去玩别的游戏了,她的表情很有一种成功的满足。
我细细回想,想起了一件事情。有一次,同同拿着我的手机拍照完,没拿好,手机掉在了地上,也是摔开了后盖,摔出了电池。我当时把手机捡起来,安好,没再给同同玩。但我当时注意到,同同很认真的看着我安电池、装后盖。
她一定是记住了这样一个环节:手机一摔,后盖就打开了,电池就出来了,妈妈能把电池装好,盖好盖,然后手机就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这个过程,同同一定觉得很好玩。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一幕:同同很开心的玩起了“摔手机”的游戏,一次一次,乐此不疲。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制止同同的举动,而是耐心看她摔手机、修手机的全部过程。我也很佩服同同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
她很认真的看妈妈修理手机的全过程,并且准确记住了方法,然后自己去模仿这个动作,还知道动动自己的小手去把电池和后盖安好。
越想越庆幸,我当时没有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的把同同当成一个只会毁东西的坏小孩,再去粗暴的打断她、批评她。我内心惊恐却表情平静地看着她的行动,当妈妈的这两年,我确实进步不小。
又是一次孩子的探索行动。所有教育专家都主张不要磨灭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干涉孩子探索世界的行动。孩子的探索,不是登陆月球也不是科学发现,其实就是身边的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甚至是在大人眼里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同同“摔手机”的行为,就是在探索打开手机后盖的方法,探索安装电池的方法,探索装好手机后盖的方法。在大人眼里看来很小很小的探索,却是孩子世界里很大的一步。
只是同同的这个探索,成本有点大。
以后我会教给同同正确的打开手机后盖的方法,或者听我朋友的建议,找一部大人不用的旧手机送给同同,让同同用“同同的手机”继续琢磨,继续鼓捣,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