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最后一天,在公婆家吃饭,陈奶奶一家也去了。席间大家推杯换盏,交谈甚欢。当然,同同是连接两家人的纽带,谈话的相当多的内容都是同同。
同爷爷说:同同的事儿,我干嘛都听她爸妈的。
同奶奶说:可不是,我现在都不敢给同同买吃的了,人家可是科学喂养。
同奶奶的话里面是有怨气的,我听得出来。
有一次,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儿,现在我原原本本的表述一下。
一天,我们带着同同在爷爷家,奶奶给同同带了一块巧克力蛋糕回来,当时的同同只有八九个月,是绝对不能吃这类食物的。奶奶拿出蛋糕,很兴奋,大叫着要给同同吃,同时还把蛋糕打开了。我在旁边说了一句:妈,同同不能吃这个,她还不能吃巧克力……
那块蛋糕同同没有吃。
后来,我公公告诉我:以后再有这种情况,当时别说出来,带回家扔了都行,别让你妈失望。
我才意识到,我当时说的话,让我婆婆不高兴了。
我承认我当时说话缺乏艺术,但我也是真情流露,几个月的孩子不能吃巧克力,一般人都知道。
当然我也知道,同同奶奶那么做,也是因为爱同同,只是缺乏知识而已。
大家都有错,但又都没错。
讲述这件事的目的,我想说的是,同同的事儿,做主的还是我和同爹。
从同同出生,就是我和同爹在照顾。在住院的时候,同爹和护士学会了怎么给同同换纸尿裤,怎么给孩子冲奶粉,怎么给孩子换衣服,怎么给拍背,怎么抱孩子,怎么给孩子洗澡……
月子里,同爹照顾我和同同。出月子的时候,同爹教会了我怎么给同同换纸尿裤,怎么抱孩子,怎么拍背,怎么换衣服。然后他就去上班了,我自己照顾同同直到六个半月。
自己带孩子虽然辛苦,但也有好处。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给孩子母乳到几个月,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孩子用不用纸尿裤,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孩子可不可以在冬天出去,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这个周末带孩子去哪里玩,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玩到晚上再回家,不用征求任何人的意见。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放在奶奶家,24小时由奶奶照顾。小两口很省心,去旅行去度假去逛街去吃饭,但是孩子的事儿他们却做不了主。能不能出去玩?得听奶奶的。能不能去拍照?得听奶奶的。能不能给孩子吃水果?得听奶奶的。
要是我,我会疯掉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孩子的事儿当然要由父母做主。
当然,老人的意见要听。他们走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多,他们的生活经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但要有选择的听。
我们这代人,都讲究科学养孩子。我们看书,我们上网,我们有QQ群,我们从各种渠道吸取知识。我们信科学喂养,我们信科学早教。
老人们那一代,更多的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的到现在还适用,但有的已经过时了。对于他们还固守的、过时的经验,我们会坚决的摒弃。对于他们不与时俱进的过时的育儿理念,我们左耳朵进右耳多出就好了。
我妈妈就经常在我给同同读书的时候,在一旁大喊:瞎读什么啊,她听得懂什么啊。每当这时,我就假装没听见,继续读下去。我妈不会生我的气的。
还有就是隔代的溺爱带来的盲目,这种盲目常常会让老人失去理智,这种溺爱,我们要坚决抵制。比如我家那个惹祸的巧克力蛋糕。但抵制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但有时候就是注意了,还是会产生矛盾,对此,我们只有无能为力了。
总之,孩子的事儿,还是要当爹当妈的做主,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