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尹健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有很多内容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其中有一个段落是说“给小板凳揉揉痛”,就是说小板凳磕疼了作者的女儿圆圆,当妈妈的不但不去打那个东西,在鼓励女儿坚强勇敢的同时还要去给小板凳揉揉,问问小板凳痛不痛。
这个做法我是非常喜欢的。首先,板凳磕疼了宝宝,赖谁?赖家长,赖宝宝,反正不赖人家小板凳,人家小板凳没招谁没惹谁的,自己呆的好好的嘛。其次,宝宝磕了,会哭会疼,有妈妈哄,有爸爸揉揉,小板凳也需要关心的嘛,小板凳也会疼的嘛,宝宝去给小板凳揉揉,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非常有好处。第三,小板凳磕疼了宝宝就去打小板凳,要是别的大人或者孩子弄痛了宝宝呢,那宝宝岂不是也要去打别人了?
我在这里说的叨叨的,可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育儿冲突,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第一次,是我和同爷爷的意见分歧。同同的爷爷为了讨孙女开心,弄回家一只小黄鸟,很可爱。同同很喜欢看,能目不转睛的看半天。我喜欢让同同多观察,多看,挺好的一件事儿。
有一天,同同爷爷抱着同同看小鸟,同同的小手乱动,把鸟笼子一下子碰到了地上,同同吓了一跳,小鸟也在笼子里扑愣愣的害怕了。同爷爷抱着同同,不停的说:“哟,吓到了吧,破鸟笼子,吓我们同同。”鸟笼子放在地上,没捡起来。
我赶忙捡起了鸟笼子,小鸟还是一副很害怕的样子,于是我对同同说:“同同你把鸟笼子弄到地上了,小鸟都害怕了,你要和小鸟做好朋友,不能这样。”同爷爷说:“没事儿,吓死了我们再买。”我闭口不说话了,再说下去,要起冲突了。
回到家,我和同爸爸就此问题开展了讨论。我表达了对爷爷言论的不认同,同爹表示无奈,但教给我一个方法,就是在家的时候就教育同同爱护小动物和小动物做好朋友,等爷爷再有类似的言论的时候,由同同告诉爷爷:“爷爷不对,小动物要爱护。”
我觉得同爹的方法很好。毕竟同同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爷爷奶奶常,既然老人我们无法也不能去改变,为何不直接把正确的理念灌输给孩子呢。
不过,后来在爷爷家,我还是会经常发表一些“要爱护小动物”“和小鸟做好朋友”的言论,可能那次也是同爷爷看到同同吓了一跳有些着急,没再说过那样的话。
第二次,是和看同同的陈奶奶的老公,也就是陈爷爷的小分歧。
我下班去陈奶奶家接同同,同同对陈奶奶恋恋不舍的,我们就多玩了一会儿。同同在地垫上玩,一不小心没坐住,头磕在了地垫上,不重。那天同同在生病,可能不太舒服有点乱发脾气,吭吭唧唧的要哭。我没去扶她起来,说:同同不哭,勇敢点儿,自己起来,乖。同同闹着不起来,哭了起来。
陈爷爷正在卧室看电视,听见同同哭了,呼啸着就出来了:“怎么了,宝贝儿,怎么哭了,谁欺负我们宝贝儿了?哦,地板啊,爷爷打,打地板。”于是,陈爷爷抱起同同打地板,剩下无语的我。
要说这个陈爷爷,对同同真是好。同同发烧,陈爷爷担心的睡不着觉,血压都高了。只要陈爷爷在家,就抱着同同满屋子转,有求必应。所以,同同和陈爷爷也特别特别的好。有一次我们回姥姥家,在电梯碰到了陈爷爷,陈爷爷抱着同同我们一起走到我们的车位上。同同不肯让我们抱,也不肯进汽车,就要陈爷爷抱,否则就哭。陈爷爷特别为难,想走,又舍不得,就这么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同同被我们强行放进汽车,哭了半天。这件事儿,让陈爷爷美了很久,用陈奶奶的话说“够他烧一个礼拜的”。
关于“打地板”这件事儿,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打过。“打床”、“打小车”、“打桌子”,凡是招过我们同同的东西,都挨过陈爷爷的打。
陈奶奶是帮我们看孩子的,是我们的恩人,对于我和陈爷爷的育儿分歧,我处理起来比处理我和公婆的还要难。我不知道该如何去纠正陈爷爷的不妥当的观点,我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对同同说出我的观点:“是同同不小心,同同下次要小心。”话只能说到这个地步,我真的很为难。
唉,当妈真难,不光是左右为难,上下也难。希望同同能全面接受大家给她的爱,然后选择接受别人的育儿观念吧,闺女,妈真让你为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