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临近下班,同爹遗憾的通知我晚上有一个“必须去,不去不行”的局,而且必须得喝酒,逃不掉。结果就是,丢下感冒未愈的我和丁小同在家,由于喝酒,还必须夜不归宿。因为喝了酒就不能开车,周末家里要用车,所以他必须在外面过夜酒醒了再开车回家。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有些商量的语气,却不给我商量的余地,一切已成定局,而且有一种特被迫特无奈的感觉,只有我能从他的语气里读到一丝“特别想去”的意思。
我当然不高兴了,我感冒未愈,医生都让我离孩子远点儿。我不但要回家抱着生病的身子伺候同样生病的闺女,还必须确保我不传染了她,我可确保不了,我又不是神仙。
其实他心不虚理不亏的语调里也是心虚理亏的,不然他不会立刻给我付了我在淘宝上买的一堆零食,连磕巴都没打。要是在平时,他肯定唠唠叨叨一大通。
同同第一次发烧出疹子,我自己在家面对着第一次高烧的女儿。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女儿又是第一次生病,我真的很恐慌。偏巧那天同爹也有一个“必须去,不去不行”的事儿,而且是三更半夜,酒过三巡的回家的,到家的时候将近12点了。气得我在家七窍生烟,从不和公婆抱怨的我和公婆唠叨了半天。公公立刻脸色铁青,骂了同爹半天,我又赶忙劝了半天,我图什么啊我,我TMD谁也不敢得罪。
我还就真不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家人的事儿还有什么“必须去,不去不行”的事儿,你不去会怎样,失业,减薪,还是会倒大霉,你去了又会怎样,就能升职,加薪,走好运?
别说我偏激,我只能这么想。
于是,我一个人踏着茫茫夜色回家了。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我就想:我怎么从来就没有这类的活动回不了家呢。回想,有了同同之后的日子,我只有过两次晚回家的情景,都是加班,而且是除了我实在没人去的那种加班。365天零一个多月了吧,只有那么两天,仅有的两天,还是为了工作。
TMD,我真伟大。
我为啥就没有类似的局呢?我想了半天,豁然开朗。
我的领导知道我要带孩子体恤我,很少让我加班。我也在工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尽量避免耽误正常下班。我闺女还在家等着我呢。
我的朋友知道我孩子小,一般不打扰我。
我主动把一些外事活动安排在中午,比如这次我的闺蜜从英国回国,我就在中午请她吃的饭。一般的聚会我都不去,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找我了,知道我拖家带口的不容易。
所以,我一不留神就修炼成了一个按点回家的完美主妇,称职妈妈。
同爹则不同。
男人嘛,得要事业,得有朋友,得出去应酬,得对兄弟拔刀相助。半个月一次的哥们聚会,得去,男人得有朋友;职场上推不掉的饭局,得去,男人得有事业;加班外出开会,得去,媳妇在家顶得住!即使你和他每个月的工资一模一样,人家也是主外的,你也是主内的,谁让你是女人呢。
咱有一说一,同爹还是一个称职的老公,合格的奶爸的。每天回家给我们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也不含糊,孩子的事儿也管得不少,但就是这个时不常的回不了家让我非常崩溃。
写到这儿,我又豁然开朗了,为什么,这就是古人为啥会说“宁要要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爹和娘相比,始终是不赶趟儿的。
歌颂妈妈的文艺作品比比皆是。“妈妈啊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这是歌颂妈妈的养育之恩的;“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这是歌颂母爱深情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听见了么,只有妈妈好;“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妈说的,大海是故乡;“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真巧,讲故事的还是妈妈……
有一次,我给同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同爹不服气,说也来首爸爸的。我想了半天就想到了两首,一首是《咪咪流浪记》的主题曲“我要我要找我爸爸”,爸爸不知所踪;另一首是《好爸爸,坏爸爸》,关于爸爸的性质颇具争议的那种,别的,我再也想不到了。
对于孩子的牺牲,妈妈永远是多于爸爸的。这不仅是男人和女人社会角色的不同,也是人性本身的一种体现。
母爱是细腻而温婉的,又是直接而热烈的,孩子不在身边,妈妈会思念的无法入睡,会思念的泪如雨下,会找一切借口陪在孩子身边,甚至可以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的事业。
父爱则是粗犷的,但不会很牵挂,不会很放不下。不会像女人那样离开孩子却魂牵梦萦。
区别就在于即使大家都把家庭孩子放在了第一位,那么剩下的那些位和第一位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对于妈妈,其他的一点都不重要了,即使在重要,遇到冲突也是要为家庭孩子让位的;对于爸爸来说,家庭孩子重要,乱七八糟也重要,矛盾了,家庭孩子让一让,乱七八糟也让一让,ok,和谐了~~~
所以,男人,别和女人争了,做妈妈的永远比爸爸牺牲更大。当然,爸爸的爱也是深的,牺牲也是大的,我们从不否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