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六天的辛苦旅行,猫猫终于回到了老窝。虽然机场没有桃子接机的身影,但北京城夜晚满街阑珊的灯光还是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坐在回家的大巴车上,我大声感慨:哪儿都不如家里好~
这次回京似乎和平时回京的感触有些不同,以往都是非常十分以及特别的不愿意回京,甚至愿意永远停留在旅行地的青山绿水中,而且总是期待我能够永远生活在这里,甚者把家都搬过来。但这次,可能是由于这是一次辛苦的旅行吧,虽然一路上美景万千,但过度的劳累和忽上忽下的海拔让我对回家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此行,我们的旅行是四川一地行,具体来说包括成都、九寨、黄龙和峨眉山。听起来不过四处景点,甚至成都都不算景点,我们到那里只是参观了一个社区,考察并学习了一下那里的社区建设而已,然后就又乘飞机飞赴九寨沟了。但此行确实辛苦,辛苦过我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旅行。
首先是海拔。我从来对海拔不屑一顾,认为那纯粹是吓唬人的东西,地势高怎么了,空气少怎么了,我就不信人家当地人能喘气我还就不能喘气了。所以当京藏铁路通车的那一段,媒体火热推广西藏旅游的时候,我对那片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向往,对媒体一天不停奉劝的那些什么体弱者年老者慎行呀什么的从不放在心上。但此次九黄之行,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海拔的厉害。从海拔大概三千米上下的机场出来,我立刻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然后就是找不到耳朵在哪里了,最后就是昏昏欲睡。去黄龙的时候,我不敢跑也不敢叫,最后下山的时候已是头昏眼花了。
其次是气温。一直以为此行的气温会温暖甚至炎热,所以我带齐了各色漂亮艳丽的夏装,准备美美的拍一堆照片回来。开出行前的准备会的时候,有去过的同志介绍经验,说那里很冷最好戴上棉衣。我谨遵“饱带干粮热带衣”的格言装上了毛衣、棉衣,和各色夏装,看我的大箱子颇像要周游世界去,但事实证明我的行为非常极其以及特别的正确。成都的气温在三十度左右,满街都是吊带裙和皮拖,九寨像春天,两件单衣很合适,黄龙必须要穿薄棉衣,峨眉山下坐着不动都出汗,一进山又有阵阵凉意。最有趣的是我们从黄龙出山的时候居然还飘起了雪花,一年四季,我都感受到了。说起来很奇妙也很美好,但忽冷忽热的温度对我着实是个考验,虽然一万个小心翼翼,我在第五天的时候还是发烧了。
再次是交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老李说的真对,历史的长河流淌了这么久,这句话依然是真理,亘古不变。好在九黄机场建成,让我们从成都到九寨黄龙只需短短四十分钟的飞行,免去了十多个小时长途汽车的奔波。但即使是这样,此次出行弯曲的山路、长时间的乘车,又是上山下山,又是弯路急转,伴随着晕车和高原反应,让我一路上都在念老李的诗。
最后是运动量。这次旅行无疑是一次高强度高运动量的旅行。最初在成都和九寨的时候,走走看看,过得是标准的“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照”的生活,很舒服也很惬意。可到了黄龙,不但海拔高,温度低,气压低,而且还要走一段非常非常非常远的路,具体有多远我不记得了,只记得走得我头晕眼花,体力严重透支。游览黄龙的第二天又是峨眉山,依然辛苦。下山的时候,一水的石头台阶,一味的赶路,让我感觉到了绝望,相当于一口气爬了两次香山,累呀。
说了半天,都在说此行的辛苦。听起来有些乱,我自己也有些乱。一方面陶醉于美景如画,一方面又归心似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了。
说句俗一点的话,真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用在旅行中,应该是“吃得苦中苦,方见美中美”,虽然海拔忽高忽低,虽然温度忽冷忽热,虽然路途艰险,虽然异常辛苦,但一路上我所见之美景绝对对得起我所吃之苦和所受之累。
四川之行,应该说我是不虚此行。我用相机一路上记录下了各色美景,也将自己定格于美景之中。我会陆续上片片和写下我此行的感触,和大家分享我这次旅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