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有朋友问,在外的日子过得可潇洒?答,漂在外的日子,灵魂无处安放。。。这样的回答,不是矫情,但要说及灵魂,却又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许灵魂,既是写不尽的未知,也是了了数笔就可以传达的那一丝真义,但在探索灵魂之路上,能够勇敢地直面相遇者并不多吧。
在外的日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说不上热爱的工作,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是纯粹的旅行,也许时日会很快就过去了,虽然说不上不喜欢这个国度,但更适应国内忙碌的日子一段“新奇”的日子,渐渐隐去后,开始寻找一些可以使自己安静的角落,开始投入那些从前敬而远之的,深奥而枯涩的阅读。
关于建筑的,关于佛教的,关于那些好象已经离我久远的唐诗宋词,还好,一切都是新鲜的,于是,有些欣喜。
许久没有认真读那些“杂书”了,自从选择了医学,是的从那天起,就已经没好好地读了,想起那时为了能读到“禁书”而主动一个暑假待在学校图书馆参加整理图书不回家的情景,也许那些热情已不复存在了。
只是,关于读书,只想要回到一种状态,回到不曾期待,也没有失落的旧时,让自己淡定下来——沉下心来,期望有更深的阅读,永无止境一般,读书不仅是在寻找感动,而是与感动重逢,遍寻不到的某种情由总是会迎面而来的,读中国建筑之系列从书,你会理解为什么有宇宙者,建筑也之说,因了中华建筑,人类文化不可或缺少的灿烂音符,东方地平线上伟大的营构,一个古老民族屹立于神州的光辉侧影,一种独具品格神韵的时空存在,故有古人称之为“宇宙“也因了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恢弘博大的北京紫禁城,清丽宁和的江南民居,边陲山的寨竹楼,舍,,,,,构成极富文化力的空间造型和历史长卷,其文化意象,无论在晨曦朝晖之中,在黄夕照之际,或者每当丽日当天,朗月东升之时,中华建筑之美,都能让人心灵震憾,这美,万古长存,随着悠悠岁月,而显见其辉煌,而且总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成为一种大地的“歌吟”与“凝固。
而摄影呢,曾经有一位朋友说过,他要拍一组充满“乐感”的建筑作品,一柱一窗的连续重复为四分之二拍子的乐曲,一柱二窗的立面节奏侧为四分之三的华尔兹,相信他会成功的。
奥克兰大学图书馆
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窗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