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峰界两凌之交,隐约半郭半村;朝旭含云水之间,难辨城外城前!
今修山门以昭示文化,建公园以美化环境;碧桂有爱,善举可赞也!”

浮雕墙局部

山门的东侧是紫荆山盘山路,可通往紫荆山公园大门。
由“紫荆朝旭”山门沿盘山路北行,在路上标有500米处北侧有一个停车场,再走几步就会看到紫荆山公园的大门了。

公园大门为仿真古树造型,既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性,又体现了公园的生态性。旁边巨石上镌刻的“紫荆山公园”五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丹题写。

木栈道台阶一路向上延伸,人们可以轻松登山。沿途建有两座六角景观亭,分别命名为“锦绣之州”和“紫气东来”。

回望

前面是半山休憩观景台,台上有一座景观亭。

此亭被命名为“锦绣之州”

“锦绣之州”景观亭东侧正对紫荆山主峰,是观看主峰的绝佳地点。亭上有楹联一副,由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孙丹林撰联,著名书法家魏金国书写。

横额:锦绣之州

上联:紫荆焕彩撷取飞霞织绣锦

下联:凌水回纹挹来泼墨写神州


半山休憩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看紫荆山主峰

在观景台上向西北俯瞰,远近景物一览无余,帽儿山和北普陀山也清晰可见。

有凉水塔处是大唐国际锦州热电厂

锦绣之州景观亭南侧的木栈道通向第二个景观亭——“紫气东来”

木栈道修缮完美

俯瞰

来到又一个休憩平台

休憩平台上的紫荆山历史名人记——尹公传碑

紫荊山历史名人记一一尹公传碑文
尹继善:(1695—1771)清代官吏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雍正元年进士,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在清朝封疆大吏中,尹氏尤为引人注目,其一生凡一督云贵,两任总河,三督川陕,四督两江,后赴京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又兼上书房总师傅,应势显赫,以致有“荣华冠九卿“之说。乾隆曾说:“我朝百余年来,满洲科目中惟鄂尔泰与尹继善为真知学者"。其女嫁乾隆第八子永璇。
乾隆曾赐诗赞其“保障资三省,忠勤著两朝”。嘉庆赐诗褒奖,云:名重三明三相国,勋隆一代一贤臣”,充分肯定了尹氏祖孙三代的贡献。
存有《严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沿木栈道前行

这是“紫气东来”景观亭,清代翰林院陆善格曾作藏头诗一首,诗曰:
紫气东来道可传,
荊门山脉绕城边,
朝时日出窗前望,
旭字形成八月天。

亭上有楹联一副,由锦州书画家、诗人苏志学撰联,锦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远武书写。


上联:阕出正道彰浑浑大象

下联:气禀贞德显穆穆宏观
横额:紫气东来


站在“紫气东来”观景亭上向南眺望锦州的母亲河——小凌河

小凌河南侧是吕翁山(南山)北侧是紫荆山

在紫荆山脚下,小凌河折向南,最后入海。南面就是海,可以看到。

经过一段坡路,隐约看到远处陡坡修建了木栈道台阶。

沿途看到一处明代长城紫荆山烽火台遗址,它是用石块叠砌而成。

尽管它古老、沧桑,但却异常坚固。

前面山坡是上次艰难爬行上去的陡坡,现已经修建了木栈道台阶。

眺望紫荆山主峰




翻过山坡,来到木栈道旁。

木栈道台阶直通公园山顶

俯瞰从锦州城南绕城而过的小凌河



回望

眺望紫荆山主峰,满山青翠,郁郁葱葱。

俯瞰


站在公园山顶,视野开阔。

在山顶向西俯瞰

秋季的紫荆山色彩斑斓

东行下山

山上美丽的野花







眼前有个三岔路口,这是向北的路,上次我就是从这里下山的。

路的前段用石块堆砌出了边界墙

上次最难走的陡坡路已经修建了木栈道

一直向北走,东西方向也修了木栈道。

向北的木栈道台阶下面便是盘山路

这次从木栈道上轻松走下来

四年前没修木栈道台阶时,我和三位男孩就是从这个陡坡艰难下山的。

沿盘山路向西南行可回到公园大门和山门,路上回望紫荆山主峰。

盘山路沿途又一处可上下山的木栈道

回到公园大门前

紫荆朝旭山门
紫荆山公园山水辉映,风景秀丽,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来到这里,可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享受恬静和安逸,是一个值得一来再来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