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北普陀山 【手机随拍】
秋天,气温清爽宜人,正是登山的黄金季节,我决定再去一次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位于锦州城西北7公里处,现在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作为土生土长的锦州人,我曾无数次来过这里。第一次是1964年夏天,爸爸单位组织野游,我们全家一起去的,当时我11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峰之中的大洞,当时这里叫观音洞。1966年“文革”期间这里遭到毁坏,八十年代初重新修建。之后我经常来到这里,有好几次是骑自行车来的,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带给我新的快乐和感受。
现在去北普陀山很方便,市内7路、125路、206路三条线路公交车可以到达王屯站,然后在王屯乘坐226路公交车(206路终点王屯站西邻)可直达景区。

在王屯乘坐226路公交车(206路终点王屯站西邻),这儿是始发站,直达景区。
锦州北普陀山的人文景观,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称老母山,观音洞亦称老母洞。据《中国佛教史》记载:“锦州北普陀山隋唐时(公元618年)已有古寺。辽太祖开显二年(公元915年)辽太子耶律倍逃难隐居到天显五年(公元918年)。
天显十四年(公园92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述律氏为纪念太子,重修古寺。当时著名佛学大师,大德高僧德韶奏请太后:“老母山形似普陀伽山,是观音菩萨显化道场,何不称为北普陀山……”,为此太后传旨:“为与浙江南普陀山区分,老母山就称为北普陀山吧!”此后,古寺亦称普陀寺,并由大辽南宁王府派人管理,四时祭祀。从此,这里就定名为北普陀,与浙江南普陀山遥相呼应。
八十年代初锦州市政府在北普陀山筹资建设风景区,因当时观音洞之名尽人皆知,所以定名为“锦州观音洞风景区”。
“九五”期间,这里景点增至50多处,“观音洞”这一名称已不能概括北普陀山的所有景观,所以从2001年5月1日起,锦州观音洞风景区正式恢复历史名称“锦州北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北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分为九大景区50多个景点,集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包括东西幡龙山、鸡冠山、平顶山、红石山、观音洞山、二郎洞山等区域,有滴水观音、观音圣境、佛祖堂等景点。其中尤以名贯燕云十六州的“石棚松雪、枫林旭日、苍山观海、红石卧龙、滴水观音、泓池澄晖、烽台夕照”等景观而著称于世。明清两代,更以辽西“第一洞天”驰名海内,为佛、道两教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不仅是观音圣地,而且植被丰富,水果品种繁多。森木覆盖率达95%以上。每年六月,是北普陀山一年一度采桑节,桑粒挂满桑树枝头,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品尝酸甜的桑粒。

来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宾桥,桥头两侧的石狮栩栩如生。

远景

北普陀山是辽宁五十佳景和锦州十佳景之一,是辽宁省正式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是观音菩萨在中国北方的道场,人称关外第一佛山。


226路公交车站牌

锦州北普陀山景区于2013年3月对山门进行改造重建,新山门为古牌楼式建筑。

售票处
门票50元(60-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免票),我买的是半票。

新山门外观美观、大气,更加符合北普陀山景区形象。

台湾星云大师亲笔题写山门匾额——北普陀山

这是山门背面。“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由道极法师题写。道极法师现为北普陀山方丈,辽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游览示意图

镜湖迎宾
进门后第一景区“镜湖迎宾”,这水平如镜的淡水湖叫镜湖,对面的山岩林中有双色亭,山泉从亭上泻出,飞流直下,称为“云岩飞瀑”。置身于这山光水色之中,可以充分领略到“山色如画”的意境。

放生池

大型竹简造型上面雕刻着词一首——《水调歌头·咏北普陀山》
水调歌头·咏北普陀山
关外形胜地
佛国北普陀
洞天福山圣境
处处生传说
徜徉碧湖花雨
流连石棚松雪
醉卧罗汉坡
观音显化处
香火伴梵歌
藏经珍
舍利古
寺院多
四时风光如画
笑迎五洲客
因果觉缘运命
春夏秋冬景色
诗意耐吟哦
悟得玄机者
不再惧坎坷

关外第一佛山——北普陀山

沿着木栈道前行

幽径

普陀莲指

吉祥福禄
葫芦又称“蒲芦”,谐音“福禄”,其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故而“蒲芦蔓带”谐音为“福禄万代”,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北普陀山以其“灵山”、“宝山”为依托,以玉石为材,雕葫为形,辅以座椅,予以“福禄康宁”之吉祥与大众。

爱的故事


一路欣赏着茂密的林木、连绵起伏的群山、优雅的景致,十分惬意。

枫林旭日休闲区

锦州观音洞青年林工程碑

雅韵园

青松绿屿景区

五老峰
在青松绿屿的东面山顶就是五老峰,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峰顶的巨石就像是五位耄耋老人,有的连口、耳、鼻都清晰可见。

路旁的碑亭


这里是憩园
葱茏悦目,空翠洗心。

这里是卫生间
2013年9月我来这里时,见到树桩造型卫生间的路边两侧有指路的卡通娃娃,觉得很有趣,就在博客图片中加上了“女生这边请”、“男生请这边”的说明。
这次来到这里见到这个说明被采用了,很开心。

山上还在修建,每次来都有新变化。
饮牛泉
关于饮牛泉的来历,据传说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趁主人去西天炼丹讲道,便偷偷下凡,兴妖作怪,日食山果,夜饮此泉。后来太上老君收伏青牛时,发现此泉颇有灵气,便赐名为“饮牛泉”。

北普陀山摩崖景观——福寿山,这个巨大的颜体“寿”字是福寿山景点的标志。

为民造福——胡占山题(时任锦州市市长)

福寿山——王丹题(著名书法家,现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福寿阁
福寿阁中的寿星佬

路边的紫玉簪

小桥

二十四孝画廊

慈母碑


吊椅式空中索道。下起梨园,上至鸡冠山主顶,单程全长650米,上下高差176米,共37个吊椅。
再往西走,来到了碧波花雨景区。“碧波荡漾花似锦,情人桥上结同心,老马识途古战场,望归石边忘归途。”这四句话概括了这个景区的四个景点。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是一个历史典故,故事的发生地就在锦州一带。2600多年前,春秋末期的屠何(今锦州),是少数民族山戎(属东胡族系)的首府。山戎常常袭扰燕国,燕国便请当时的霸主齐国救援。公元前六百六十三年,齐桓公携管仲、隰朋亲率大军救燕。解围后乘胜追击,沿渝水(今大凌河)直捣屠何,并擒获山戎首领狄王。齐军春来冬返,迷失道路。管仲建议放几匹老马带路,老马凭直觉把大军领入归途。这则历史故事后来被演绎为成语“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由汉白玉组雕和背景墙两部分组成,再现了发生在辽西锦州的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林中的雕塑

忘归石

情人园

情人们纷纷把笑容镶嵌在空脸里面合影留念

曲径通幽

情人园泓池柳浪,亭桥水榭,每处都有它的情趣。


名木古树

爱护花草木的提示语

得意园

乾隆进香小路
从这条山路上去,就是观音洞景区。乾隆进香小路是乾隆皇帝从盛京祭祖归途中到北普陀山观音洞礼佛之路。这条小路蜿蜒曲折,共有587个石阶组成,长233米。途中有石雕拴马桩三座,下马石一块。
顺着这条路还可以看到济公云游石床。相传济公到北方云游时曾在北普陀山参拜观音菩萨,并点石成床以做栖身之所。两年前我来到这里来时曾见到了济公塑像(下图),但这次没见到,不知他到哪里云游去了。
济公塑像(2013年9月摄)

滑索
这是东北第一条滑索,建于2004年,起点自观音洞山,终点至鸡冠山,水平长度363米,高差29米。在这里可以感受惊险刺激、挑战自然、挑战自我。

这是圆通宝殿,为观音道场内的主殿,又称大殿,内供千手观音和十八罗汉,其中以千手观音为主佛。

慈航古洞

慈航古洞中供奉观音圣象,两侧是“善财童子”和“龙女”。

古洞洞口外,现存乾隆皇帝御笔题写“金光普照”古碑一通。下面的是直隶州知府邑人李蓬源撰写的诗词《游观音洞》
游观音洞
洞天古木老烟霞,修道神仙住几家。
山岫行云忙作雨,悬崖枯树倒生花。
酒香共饮杯中月,诗草谁笼壁上纱。
独立最高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
同治甲子夏偕同人游眺率题俚句岁十五年矣尘满壁记追怀往迹刻于石以志之(锦州任国翥书)

观音洞为天然奇观大石棚洞

大石棚观音洞在全国也是一个自然风景的奇观,这里供奉的是木雕观音站像,高5.1米,她手持玉瓶,头罩宝盖,脚踏莲花,双目微闭,神情飘逸,给人一种慈祥之感。她左侧站立的是善财童子。

观音洞外观

观音洞外石阶上方的二层大殿是大士阁和佛主堂(二楼是佛主堂),为1985年后重修。

佛祖堂供奉的是娑婆世界的佛祖释迦牟尼佛(中)、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和西方极乐世界的佛主阿弥陀佛(左)。
大士阁供奉的是中国佛教的三大菩萨

这就是锦州八景之一的石棚松雪
这颗古松有500多年的历史,它虬曲的树干如凤头,蓬松的树冠为凤尾,整体形状看上去就像一只凤凰栖落山岗,每逢雪后,银装素裹,景色十分壮观!

龟驮石碑

旷世奇才王尔烈石刻“得天独厚”碑
“得天独厚”碑写于清乾隆丁酉年间公元1777年,是乾隆的老师,号称压倒三江的大才子王尔烈亲笔所写。当时王尔烈去朝阳拜访同窗好友,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北普陀山时,见这里的景色壮丽,是个灵秀之地,不免有感而发,写下了“得天独厚”四个大字赞美北普陀山,此碑已经成为北普陀山的传世珍宝。

王尔烈得天独厚碑重光记(局部)

地藏殿、万佛堂

月老庙婵娟拱门

大大的连心锁

恋人们为了表达爱意挂在铁链上面的“连心锁”

执手偕老

长廊

下山到半山腰见到一小亭子,这是半山亭,亭柱上有对联一副:
上联:建亭山半迎游客
下联:铺石崖边到佛堂
横额:小住为佳
走到山下出观音洞山门,来到石堂道院景区。石堂道院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最初建于元朝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是道教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的第四代大弟子高德范修建的,于1997年在原址上复建,共分为四个殿堂,有慈航殿、玉皇阁、三清殿和吕祖堂。
三清殿
这里供奉的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玉皇阁里面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托塔李天王。
石堂道院内的老君牛

这是南极仙翁,我们称它为老寿星,他是太上老君的九大弟子之一。

持钵金身佛阵


普陀弥勒圣像

远眺锦州城区

财神庙
财神庙当年是辽太子耶律倍读书的地方,古时称红雨山房,现在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公,也称伽蓝菩萨,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


财神殿

路边的关公塑像
在主干路旁,有通向桃花洞和明烽火台的路标,这两个景点都在山上。
我先去了桃花洞,前行不远处有结义园景点,取自《三国演义》里“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结义园

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塑像

走过一块刻着“幽”字的巨石向西便是去桃花洞的路,先是茂密的松林,穿过松林是山路。

山路崎岖

山林中美丽的野花——大叶铁线莲

山腰翠林掩映之中有一座连着山洞的庙宇,这便是桃花洞。

桃花洞的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蟠桃园的一颗蟠桃落到了观音洞山,化身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看到当地的百姓生活艰辛,就种植了大片桃树,造福百姓,人们不成她桃花姑娘。不料,有一年大旱,桃花姑娘非常着急,恳求玉帝将她化作一潭泉水以解旱情,玉帝感动将桃花姑娘封为掌管天下桃树的花仙子。从此人们便把桃花姑娘隐居的山洞取名“桃花洞”。
看完桃花洞顺原路返回,来到主干道。主干道是水泥铺成的路,两边森林茂密,被誉为森林氧吧区。顺主干道南行便是去明代烽火台的路,这是一条坡路,越往前走坡越大。

沿路见到了长寿泉

北普陀山有许多珍贵树种,这是被誉为“神树”的普陀黄菠萝树(木牌后面露出树干的就是)
走到坡顶,看到西侧山脊有一道铁丝网,铁丝网南侧有一条蜿蜒曲折的从未修建过的小径,一直通到山顶,烽火台就座落在这座山的顶端。

陡峭的山路
我沿着西去的山脊攀登上去,由于山高坡陡,荆棘丛生,非常难走,而且越往上山势越陡峭。我边走边用手抓住身边的荆条棵子,或者抓住铁丝网,艰难地攀爬,还没爬到山顶就已经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了。

越接近山顶越陡峭

快到山顶时遇到了一只千足虫

险峰上的明烽火台

山顶的古老的明代烽火台,它是用石块叠砌而成。尽管它古老、沧桑,但却异常坚固,令人赞叹不已。
此烽火台是历史上“宁锦之战”留下的军事遗址,为明代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明天启七年(1627年),明将袁崇焕率军与皇太极在宁远和锦州一带殊死战斗,在此修建烽火台进行军事勘察,为明军取胜发挥了重要作用。

停留在山顶,忽然想起2009年5月6日我第一次登上这明代烽火台的情景:那天山顶的风相当大,吹得人站不住脚,山上的松林也被风吹得呜呜作响,仿佛置身于无数架飞机起落的机场一般,真有一种“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京剧《智取威虎山》唱词儿)的意境……
这我是第二次来这里,这回山顶却一点儿风都没有,非常舒适。太阳偏西,照着烽火台,烽火台披上了金色……
两次来这儿相同的感受是——极目远望,心旷神怡,真切地感受到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

山上漂亮的的小野花——长梗葱

山顶上细长的小路
我想原路返回,但向下看,陡峭的岩石还是令我有点恐惧。这时山顶已没有游人,我发现烽火台山顶有一条细长的小路向北延伸,想必能有下山的路?

站在山顶可看到锦州城区

山景

沿着山上的小路,在密林中我找到了一个小小的下山路口。
林中的下山小路好像走的人不多,线条不太清晰,而且蜿蜒曲折,还有一些落叶覆盖,不太好辨认,但比在陡峭的岩石上行走轻松多了。
我比较顺利地走到山下,透过树影看到了不远处的主干道,我快步从林中的小路走出,一眼就认出了来时经过的长寿泉,真是喜出望外!
以后再来明代烽火台就走这林间小路。
我又沿着主干道向北走,再往西去,前往滴水观音景区。

北普陀禅寺上院
这是北普陀禅寺上院的第一座大殿天王殿,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

北普陀禅寺上院内的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是尊高大的观音像,是矗立辽西地区最大的一座站像,高达25米,重百吨,人称辽西第一佛。她面目清秀,体态丰润,洁白如玉,玉树临风,左右有护法,手中的瓶子向下倾斜,把滴滴圣水洒向前来朝拜的人们,因此得名。

北普陀禅寺上院

佛碑

缅甸玉卧佛
北普陀禅寺法宝楼供奉着缅甸玉卧佛,长7.5米、重18.5吨,是释迦牟尼真身涅槃像,在2010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了开光庆典法会。
天色已晚,手机没电,只好返程。又是意犹未尽,下次再来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