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音乐之痒
(2014-03-12 22:15:18)
过年之前,因为一个新剧的筹备,我跟两个投资方一起吃饭,聊了一会儿,发现之前居然都是唱片业的,一个是西安的 DJ,另一个和正大渊源颇深,经常一起合作项目,而我在正大呆了整整七年。大家很感慨地聊到了江总、尹青、潘劲东、满文军……有一种突然穿越时空的感觉。
我是1998年进的正大,2005年离开,算起来恰好七年,没有熬过传说中的“七年之痒”。最初的引荐人是不靠谱的邱柯,他说要独立组建制作部,邀请我加入,培养我当制作人,不过等我加入的时候,他老人家却辞职不干了。江总估计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留下了我,只是,最初的一段时间,我身份模糊,跟着企划部开过会,跟宣传部抄过信封,跟发行部发过货,跟艺人当过助理,跟制作人谭健常跑过腿儿……
后来我算是落在了企划部,跟着尹主任做企划案、写宣传稿,继续跟谭老师跑腿儿,接待自荐作者和歌手,由于之前有点电脑基础,我还是公司的电脑维修员,在网络发展第一春的时候,我还兼任了网络宣传。如此跟着混了两三年,我终于当上了制作部经理,过一阵,还网罗了张连春成为我的兵。
现在想起那段时间,自己的成长还是很迅猛的,基本上唱片界的玩意儿学了个七七八八,还猛啃英文说明书,学会了电脑音乐制作。不过也真的是很穷,月光不算,还得干私活补贴,才能将将收支平衡。在工作间隙,我给杂志写小美文、帮人做小样、给自费歌手干活、给电视栏目写串词、给野鸡出版社做MP3盘……为此没少被江总或明或暗地批评,我都厚着脸皮当没听见,说真的,老板,我只不过想糊口而已。
苦是苦一点,不过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都不过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2001年我开始创作自己的电子音乐概念大片《拉链门事件》,从那时候开始,我才完全享受到了音乐和梦想带给我的乐趣。
只是后来整个唱片界盛极而衰,逐渐走下坡路,因为看不到前途,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我萌生退意,想跳槽去网络公司。这时候,江总诱惑我,说你不是一直想做个另类音乐的品牌吗?就这一句话,又让我为了拍岸唱片打拼了两年。
说实话,现在回过头来看,拍岸唱片实在生不逢时,要早生两年的话,也许能混成个小摩登天空。对我个人来说,拍岸唱片是我音乐梦想的回光返照,那两年时间,我一口气把自己的青春燃尽了。一开始豪情万丈,拉了好朋友胡吗个当音乐总监,秒签了孙苹、迷乐队,势如破竹地完成了两张唱片的制作,那会儿,大家都是一副打鸡血的状态,以公司为家,以加班为乐,最不喜欢的就是过周末。然而没过多久,由于市场环境的恶化,我们的两张唱片遭遇了发行上的困难,所有的步调全部被打乱,一再陷入僵局,而且很恐怖地一直拖了一年多。这是我有生以来压力最大的一段,对上,正大出了钱,不能不给交代,对下,有艺人和五六个人的团队哇哇待哺,团队里除了我和段振东,都是非正式的,工钱都是我给开,后来,逼得没辙,我又走上了干私活给大家糊口的老路。自然没少落江总的埋怨。有件事想起来很心酸,当时给一个自费歌手打榜,蹭人家的邮寄费,把孙苹的三轮打榜唱片夹在一起寄了,这事儿被对方发现了,一怒之下扣了尾款。我们互相调侃,我们都是贱坯子,私活公干,两头不落好。
好在老天有眼,这两张唱片连同我自己的唱片一块儿发行上市了,版税虽然不高,但都全数收回来了。很惭愧,没让公司挣到钱,不过我已经尽我所能,把亏损降到了最低。于我个人而言,满头黑发变成了黑白参半,我的唱片版税都补贴到了拍岸唱片里,一分没剩。2005年拍岸唱片解散,段振东带着五六个人的团队自己创业,当时小金库里还剩一万多块钱,全给他们当做了启动资金。很多年以后,段振东把一万多块钱还给了我,算是拍岸唱片发给我迟到的红利吧。
2006年,我以正大外派的身份在猫扑网混了半年,又跳槽在艺能京文混了半年,终于把对唱片业的热情消耗殆尽。2007年我彻底转行当职业编剧,一眨眼又是七年。而今我背井离乡,在遥远的斯德哥尔摩,遥祝正大国际二十岁的生日,在风雨飘摇的唱片界,能坚持下来真的相当不容易,坚持二十年就是一个奇迹,很佩服江总,她是一个永远不老的旗手,也希望正大一直走下去,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对我来说,正大定格在了我的青春里,最美好的七年时光,我在这里无所顾忌地燃烧、绽放、疯狂、嘶吼……这样的青春没有遗憾,当我老态龙钟时才有资格跟孩子们谈人生,嗯,告诉你们,爷爷当年也是个音乐人,非常肉啃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