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玩意儿

(2008-03-17 11:57:13)
标签:

旅游

 

在北京话里,“玩意儿”有很多种意思,可以是夸你的,也可以是骂你的,那得看用在什么语境里,比如,郭德纲嘴里的玩意儿不错,这是指小绝活、小手艺,用得最广的是骂人的“什么玩意儿”,“股票这玩意儿太害人了”这里是代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小玩物、小东西、小宠物,由于在清朝的时候有一帮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所以把北京的“玩意儿文化”搞得非常有文化,它覆盖了吃穿住行吃喝玩乐等等各个方面。

 

从前的单位里有位老北京,四十来岁,属于底层蓝领,但是老哥有一股特有的北京“爷”范儿,在他身边一站,顿时显出我们这些外地人的“小”来。一年大部分时间里,他都穿着千层底儿的洒鞋,一手捏一对铁核桃,另一手托着个小紫砂壶,大冬天怀里还揣一个宝葫芦,居然养的是蝈蝈,只要换身马褂,俨然就是八旗子弟。

 

说起来,从小到大,每个人玩过些玩意儿,不过,玩意儿和玩意儿大不一样,北京的玩意儿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多,人家是以某一件玩意儿为核心,把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开发了,然后加上一系列规范、准则,软硬件搭配在一起,就变成了文化。比如仅仅是玩虫,这里面学问就特深,虫子的品种、血缘、身体参数、精神气质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葫芦、蟋蟀盆等等虫具,所谓“玩虫一秋,玩盆一世”,意思是养只虫子三个月就死了,但虫具则可以玩一辈子。葫芦的款式、材质、花样非常繁多,从最便宜几块钱的,到最昂贵成千上万的都有,有的干脆就是艺术品,如果是明代或者清代的古物,那就十几万、几十万了。再想想咱小时候玩的,夏天玩知了,搁火上一烤,当零食吃,逮天牛、蜻蜓、毛毛虫喂鸡,惭愧啊,不说了。

 

北京的玩意儿另一个好处是丰简宜人,穷有穷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不像咱们后现代的玩,夜店、高尔夫、私人会所什么的,没钱没闲阶级连想都不要想。我认识一些北京人,都是家境很普通的,但是玩起来绝对专业,就像骨子里带出来的,比如前文提到的老哥,还有一位我曾经的邻居,当时他刚刚从牢里放出来,住在一间五平米的临时小屋里,穷得叮当响,在最困难的时候,找我借了五块钱,然后就携款消失了一个月,就是这种状况,这厮居然还养了好几只鸽子,提笼架鸟那劲头看起来比我过得滋润多了。

 

在十里河有一处叫天桥四九流的花鸟虫鱼市场,号称北京最大,花鸟虫鱼之外,还有特色小吃,京剧曲艺表演,可算是北京物质和非物质玩意儿的集散地。去年冬天,我去逛过一次,感觉非常奇特,仿佛一下时光倒流回到解放前。市场非常大,全是仿古的小平房,以及一排一排的露天摊子,全卖北京土产的玩意儿,铁核桃、空竹、小挂件、布鞋、梳子、扇子、鼻烟壶、水烟袋……活物有鸟、鱼、猫、狗、兔子、小白鼠、猪、蜥蜴,当然最多的是各式虫子以及虫具,占了好几条巷子,而且生意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好,几乎就摩肩接踵了,顾客应该是北京土著,大部分三十岁往上,略有发福,穿一身脏乎乎的羽绒服,胸前突兀地鼓出一两块,那是揣了养虫子的罐,他们大部分并不怎么买东西,而是一群人凑一块儿交流讨论,各自拿出自己的虫子来显摆。这是北京玩意儿的另一个好玩之处,就是扎堆,官方说法叫用虫子作为媒介进行的人际交往。平时住在高楼大厦里,绝对想象不出还有一群这样的人、这样的氛围、这样不合时宜的讲究,就像突然接了北京的地气。

 

外地人在这里很容易露怯,我在一个摊子上挑扇子,突然溜达过来一位大哥,他随手拿起几把扇子掂了掂分量,作瞄准状看了看,似乎都不太满意,然后专门要摊主为他定做两把扇子,特别要求什么木头、什么骨、什么扇面、什么做工。我在边上站着唯一的感觉是,我配不上用这把扇子,我太肤浅了,我一直以为扇子只是用来扇风的。

 

这是怎样的境界,这是怎样的博大精深啊,大清朝二百年江山可能就是这么生生给玩死的,唉,也算死得其所吧。

 

(去年给《乐》写的专栏稿子,后来听说杂志卖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