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夜宴》已经有段时间了,它也似乎成为了一个梦,于我们显得那么久远了。当时看过以后的感受一直没有整理出来。过去了这么久,终于写下这些文字。为了《哈姆莱特》,为了《夜宴》,为了那过往的一切……
《夜宴》这部电影是冯小刚的作品,而看过的人普遍会将其称之为“中国的《哈姆莱特》”,我想,这话语中的赞叹语气是远远不及批评的语气的。但是,在大家对《夜宴》的一片批评声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真正属于《夜宴》的思想与情感——譬如那一张张的面具。
刚开始看到那群人去刺杀无鸾太子时,和太子共同习舞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带着同样的面具,画面上充斥着一种诡异的氛围,这就给那群刺客造成了一种假相,即谁是王子,大家无从得知。而得知真相的唯一办法,那就是死亡。在死亡的一瞬间,每个人呈现出各自的面貌,当然还有各自的身份。而迫使太子戴上面具的,则是那一次次的死亡。
当无鸾太子戴着面具出现在婉后的面前,婉后看到这一张怪异得甚至有些恐怖得面具心中也十分迷惑。她不了解太子为何要戴一个假面具。而事实上,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掩埋于一张又一张的面具之后呢?
面具成了他们的共同话题。太子认为戴上面具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当然,也可以保护自己。而婉后则认为面具就是脸,脸也就是面具,人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戴上无形的面具,这其实是一种生存的状态。我认为他们的分歧在于面具到底是一种生存面具还是艺术面具。我自己认为,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但真正的自己是什么,似乎很难定义,也很难说清。
莎翁在他的戏剧中曾经说过,人生就是在扮演着无数的角色。刚摘下一个面具,又去戴上另外一个。我们就在面具中生活着。我们看不到真实,因为我们都不能确定我们自己是不是真实的。然而,戴着不同的面具生活似乎是一种共有的生活方式。
在夜宴上,青女演唱了《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当她唱完,生命的琴弦也将终止。此刻,她深深地感受到太子就在身边。我想,因为她心中怀有一种爱,这种爱使得她透过一张张面具看到了她所爱的人。而在太子摘下面具的一刹那,他才感受到了青女那纯洁,无私而又坚定的爱。当死亡来临,当他看到生命的终点竟是那样靠近他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他长久压抑着的爱,对婉后的爱,然而在领悟生命智慧的同时,生命也即将成为过去,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场永恒的悖论。婉后亦是如此,当死亡真正的来临,她才发现自己真正失去了什么。也许,她也曾有着和无鸾太子豆蔻梢头初见时的羞涩,那相遇如花时的美丽。一切的一切,在欲望的吞噬下,在岁月的青烟里,都已被封锁,锁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心也渐渐的变冷,情也渐渐转薄。
也许,欲望使我们迷失自我,我们一生都游走在欲望的迷宫中,为了名利,金钱,权力我们戴上了一张张分不清真假的面具,将真实的自我深深的掩埋在层层的面具之后。我们看不到我们自己,也看不到其他人。真实与生命的智慧却在死亡的一刹那展现于眼前,而这种真实还有生命,随着死亡,都将如风一样逝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