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烟火飞花
烟火飞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14
  • 关注人气: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季离去,不需要我们做职业“哭丧”者

(2006-12-22 03:05:12)
分类: 转载
       马季离我们而去了。说这话时,我感觉有点心虚,因为自己与马季并无多大联系,并未打过照面,自己算哪个“我们”呢?恨天地之不公,叹人生之浅短,我装不出来。
    悼念的文章纷纷扬扬。有人说“多么希望马季先生的去世是愚人节的传谣啊1也有人说“马老的离去让人感到痛心”,更有人说“马季先生去逝了,中国相声的时代结束了。”我怀疑这些话并不是出自真心。一位老人被疾病带走了生命,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我们不是其亲人和朋友,并不知道他的痛苦,并没有那种情感氛围,不知痛心之源何来?我们除了看过“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等作品,除了喜欢以外,对于马季还知道些什么呢?可以说一无所知。马季的离去是一种突然,一种任何名人的离去都能带来的突然。
       在文章写作普及化的今天,每有名人去世,都不乏把文章写成痛哭流涕状的“作者”群体。大师、先行者、最后一颗良心,各种赞誉齐力压向亡者,不管他是否承受的起,另外还配合地作出殚精竭虑的样子,悲观主义、末世论等各种调调横行,表面上看表达了对死者的缅怀和尊敬,其实乃一群职业人士的哭丧,早上还哭喊“一朝诀别痛彻心肺”,晚上可能就欢声笑语小酒自酌了,这种纪念的价值不是聊胜于无,拿亡者不敬吗?
       写作夸张的悼念文章是自古既有的事,并不奇怪。像汉朝的蔡邕就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1意思就是他给别人写的碑文大部分都是让他自己感觉羞愧的,因为并不真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的这类文章也不少,至今还成为饱受人们争议的一大瑕疵。我们现在不正复制着历史的弊病吗?也没听说有什么人一直在关注着马季的消息,关于相声命运的研究也很少出现在我们面前,怎么马季一走,这些问题便火山爆发般出现,大家都在写着悼词,悲情的,忧虑的,伤心欲绝的,就差活不下去的了,一场悼词竞赛正在上演。
        启功、巴金、霍英东,最近几年从我们身边消逝的身影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一大批纪念他们的文章一潮换一潮,可是除了他们的亲人朋友所撰写的外,大部分文章的影响都渐消于无了,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什么影响。大而化之的拔高,不切实际的联想,让人肉麻的感悟,不能带给人半点触动,我们惟一获得的是他们重新整理了一份名人的资料,知识又丰富了一些而已。
         一个名人的离去,自有那些纪念他的亲朋好友为其写一份悼词,我们能做的不是职业哭丧,而是对一个生命的离去保有本能的感触,既不因为他受“大师”封号,也不因为他乃一介平民,如果还可以做的话,就是好好想想“大师”留下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弘扬艺术,如何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