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团”爱心到工地 向农民工兄弟
“送拥抱”
|
2006年12月6日16:27
[来源:洛阳晚报] |
|
“哇,都市美女主动拥抱农民工,百年不遇。”“早知道这样,俺就该换件干净的衣服。”“城里的闺女真疯啊......”今日上午,洛阳“抱抱团”来到老城区道南路宇龙家园建设工地,主动和现场80多名农民工兄弟热情相拥,热烈的气氛,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
“惊世骇俗”的“都市美女热情拥抱农民工”事件,迅速将由《洛阳晚报》、洛阳新闻网和洛阳“抱抱团”共同策划、发起的“街头抱抱行动”推向最高潮,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争论也随之达到沸点。
“农民工兄弟,我可以抱抱你吗?”
上午10时,宇龙家园建筑工地上,百余名农民工兄弟正拿着铁锹、镢头,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工地上开挖、平整地基,除了咳嗽声、跺脚声和低沉的铁锹挖土声外,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农民工兄弟,你们辛苦了!我们是洛阳‘抱抱团’的,倡导大家平等相处、真诚相待、拒绝冷漠。我可以抱抱你吗?”洛阳“抱抱团”的小喇叭突然响了,农民工们抬起头,看到十余名打扮入时的年轻人面带友善的微笑,举着“抱抱牌”向他们走来。
农民工兄弟们个个愣在原地,惊讶、好奇写在他们脸上。来自宜阳县张午乡的农民工王师傅回忆当时的感受时说:“我一下子懵了。”

美女热拥农民工,赢得阵阵掌声
网友“舞蝶”是大伙公认的“大美女”,是个自由职业者。她身穿着红格子风衣、脚蹬高跟皮鞋,显得格外文静、俏丽。坑洼不平的工地上,当“舞蝶”微笑着向来自宜阳县赵堡乡农民工兄弟鲁师傅张开双臂时,鲁师傅吓坏了,飞也似的跑开,一边跑一边小声嘟囔:“老天爷呀,城里的闺女真疯呀!”
来自宜阳县穆册乡的农民工、65岁的石师傅一时间手足无措,下意识地不停拍打衣服:“你看,我这身上脏成这样的,咋好意思呀?” “舞蝶”落落大方地张开双臂,笑道:“不怕不怕,来吧!”当“舞蝶”和石师傅热情拥抱在一起时,现场欢呼声、鼓掌声、议论声响成一片。拥抱后,“舞蝶”笑着对石师傅说:“谢谢!”石师傅说:“活了60多岁,除了俺妈、俺媳妇,我还没抱过其他女人哩!和她抱的时候,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没别的感觉。为啥?城里人拿俺当人看呗,过去走在街上,很多女的总是捂着鼻子躲开,好像俺身上有病似的,哪像这闺女恁热情。”“舞蝶”激动地说:“农民工兄弟背井离乡,来到洛阳,为城市建设流血流泪,还有很多人辛劳了一整年,还被黑心老板扣留了工资,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人看不起,他们生活在我们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最需要我们的安慰和关怀,这位老人比我父亲还大,在他的怀里,我想起小时候爸爸抱我的情景,好温馨呀!” 面对围观者质疑的眼光,这位平时很保守、内向的女孩脸上微微发红。但她没有退缩,反而和现场每一位同意“抱抱”的农民工拥抱。
“舞蝶”说:“事实证明,我们的拥抱都是纯洁的。如果是穿着单薄的夏天,我肯定不敢这样,好在现在大家的衣服都很厚实,我们又是集体行动,所以也没啥不好意思的。”
夫妻双双“送拥抱”
“抱抱团”的热情,让围观市民深受感染,一些市民主动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冲出人群,双双加入“抱抱团”。这对夫妇,男的姓吕,是个个体户;女的姓申,在我市某医院当护士,当他俩双双张开双臂走向农民工时,连“抱抱团”网友们也深受感动,一起为他们鼓掌、加油。
记者问申女士:“当着丈夫和别人拥抱,有没有感到不好意思?”申女士笑着说:“没有啦。这两天,我们一直热切关注《洛阳晚报》关于‘抱抱团’的报道,我们注意到:照片上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惊奇的笑容,这笑容让我俩深受触动,当时我们就商定,一定要参加你们的行动,向陌生人送出我们的真诚拥抱!”吕先生坦然地说:“妻子和农民工拥抱,我觉得没啥。农民工天天累死累活地为洛阳添砖加瓦,我们无权无钱,只能双双送个拥抱,以此向他们表达:洛阳人欢迎你们,你们和我们是平等、友善的朋友!”
“老球迷”现场助阵
在此次“街头抱抱行动”中,一位65岁的老人的身影格外活跃。他就是市球迷协会原会长、“洛阳老球迷”王书友。王书友说:“看了这两天的晚报,觉得你们的活动很有意义。虽然有好多人说三道四,但我却从内心支持你们,之后,你们的每一次行动,我都会积极参加。”
王书友穿着印有“洛阳老球迷”字样的大红袍,手持球迷常用的小喇叭,在现场大声宣传:“农民工兄弟们,我们洛阳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洛阳‘抱抱团’主动向陌生人送拥抱,其实和‘与人为善’的民族传统是一致的,大家不要拘束,该抱就抱呀!”在王书友的热情鼓动下,很多农民工兄弟都大着胆子走了过来,参加“抱抱行动”。
来自宜阳县丰李镇的李师傅笑着说:“大爷,俺比较封建,不敢和闺女们抱,要不咱俩抱一个?”
根据这两天“新闻纵深”栏目记者接到的电话、短信,洛阳人对于“抱抱团”的态度,和新浪网的调查相似。一些市民对此活动持坚定的反对态度。网友“兔兔”说:“真无聊!我觉得这种活动不过是一种行为艺术,简直是有病。无缘无故和一个陌生人拥抱,谁都会感觉别扭。如果遇到心术不正的人,搞不好还要惹来‘性骚扰’呢!”大部分网友和市民则对“抱抱团”抱宽容、支持的态度。自称“涧西一老翁”的晚报读者专门写了一手“打油诗”称赞“抱抱团”:“‘拒绝冷漠’抱抱热,暖驱寒逢春意临;和谐社会全民建,都市情感更温馨;我为‘抱抱’鼓与呼,陌生之士皆亲人!”争论还在继续,但“抱抱团”“将抱抱进行到底”的决心并没有改变。
团长“烟火飞花”说:社会日益多元化,人们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同很正常。但我们觉得:“抱抱”是一个高雅、纯洁的行为,绝对不是“行为艺术”。对一个人来说,一个陌生的微笑、点头、问候都可能成为带来温暖和爱的源泉,谁就敢说陌生的拥抱不能消除一个人心里的冷漠呢?难道一定要舍身忘死救人于危难才叫付出?难道只有捐助布施才叫献出自己的爱心?穷人、残疾人、偏远山区的失学儿童,需要帮助的人的确很多,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他们。我们都是普通人,也许所能给予别人的,除了一个微笑和拥抱,别无他物。
“烟火飞花”说:今后,类似“向农民工送拥抱”的公益活动,我们还会持之以恒地搞下去,社会在发展,观念在进步,总有一天,整个社会都会长开温暖的双臂,接纳、支持我们的善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