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朋友,我可以抱抱你吗?
|
2006年12月1日20:5
[来源:洛阳晚报]

|
|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和志愿者拥抱。12月1日,由洛阳晚报、洛阳新闻网、洛阳“抱抱团”共同发起的“街头抱抱行动”行动首战告捷:短短一个小时内,居然有150余人接受拥抱,绝大多数群众对此活动表示赞赏和接受。记者 陈占举 摄
12月1日,由洛阳晚报、洛阳新闻网和刚刚成立的“洛阳抱抱团”共同发起的“街头抱抱行动”,在东周王城广场展开“处女抱”,旨在呼吁大家“给陌生人一个拥抱”,拒绝冷漠,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社会。
网友率先拥抱,热情中有尴尬.
上午8:30,东周王城广场上寒风凛冽,冷意袭人。
首批到达的“抱抱团”成员,冻得直缩脖子,一些人忍不住搓搓手、跺跺脚。
据“抱抱团团长”、网友“烟火飞花”介绍,该团“QQ群”上已拥有60多名成员,由于当天不是双休日,只有15人能来,其中有4名“女生”。成员的年龄,大都在20岁上下,以学生、上班族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8:34,“抱抱团”年龄最大的成员,39岁的网友“小鱼儿”风尘仆仆地赶到广场。“小鱼儿”在吉利区上班,专程请了假,一大早就乘坐第一班公交车赶了过来。
“小鱼儿”爽朗地一笑:“还傻站着干什么,我们之间先来个拥抱!”
大伙一阵哄笑,立即两人一组,抱成一团,并相互做着自我介绍。
记者和“小鱼儿”在“QQ群”聊天中神交已久,早就相互约定为活动中“第一个拥抱”的对象。
拥抱的瞬间,让记者心中不由得微微一颤,一股暖流从心中悄然升起,逐渐扩展到四肢,这种发自内心的温暖,迅速驱散凛冽的寒风,让记者顿感浑身暖融融的。
和陌生人拥抱,感觉这么好!
热情的拥抱,很快活跃了气氛,素未谋面的网友们之间的距离短时间内迅速拉近。大伙手拉手聊得非常开心,仿佛是最亲密的朋友别后重逢。
热情相拥过程中,也有一些尴尬。网友曾威,是带着女朋友“娜娜”来参加活动的,两人依偎在一起,非常亲热。
见此情景,在场的10名男网友,谁也不好意思向“娜娜”要求“抱抱”,只好一个劲儿地怂恿曾威上前抱她,并要求曾威多摆几个“拥抱pose”,逗得大伙一阵阵哄笑、鼓掌。
“抱抱团”制作了专门的“抱抱牌”:标牌由白色硬纸板做成,正面是红色的“抱抱——来自陌生人的拥抱,拒绝冷漠”字样,背面是“FREE HUGS”(“自由拥抱”的英文)。
屡遭拒绝,网友们“很受伤”
9:00,“街头抱抱行动”正式开始。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当成员们成员们举着“抱抱牌”,微笑着走向群众,满怀希望地提出“抱抱”要求时,却频遭拒绝和冷遇。
女网友“YOYO”最热情,她看到一位退休老人经过,连忙微笑着上前要求“抱抱”。
老人瞪大双眼,就象突然看到外星人一样,愣了半天,然后板着脸,一声不吭地走开。“YOYO”脸上的笑意很快僵住了,她呆呆地站在原地——事后她说:当时她真不知道是该追上前去,还是就此放弃。
记者立即追上老人采访,老人说:“我是河科大二附院退休干部,老军人、老革命,谨慎小心了一辈子,老了老了,咋能出现‘作风问题’?”
此时,“小鱼儿”看到有三个女中学生手挽着手从广场经过,立即上前做自我介绍:“你们好,我是‘洛阳抱抱团’的,要送给陌生人拥抱,我能抱抱你们吗?”
三个小姑娘一怔,随即哄笑起来:“我又不认识你,凭啥抱我?”“是不是推销什么东西的?”“抱一抱,要不要钱?”
我们再三解释,但三人就是理解不了,飞也似地跑开,那样子,简直像躲避瘟疫。
“都是女孩子,抱一下有什么问题,干吗拒绝呢?真受伤啊!”“小鱼儿”郁闷地说。
此时,广场上并排走过6个农民工,“抱抱团”两大美女——“娜娜”和“YOYO”赶快扑上去,举着“抱抱牌”,要求和农民工拥抱。
这6名农民工都来自江西,在附近工地上干活。面对“美女的诱惑”,他们一下子慌了,其中一位高个子农民工下意识地拍拍身上的灰尘,连声说:“我身上脏......”
“YOYO”笑着张开双臂,说道:“没关系,来吧!”
几位农民工相互递了个眼色,惶恐地说:“算了,我们不懂,也不敢。”
“连农民工都拒绝美女拥抱”,这个颇有象征意义的事件,不但让两位美女心灰意冷,在场所有“抱抱团”成员都觉得是不是“抱抱行动”,在洛阳太超前了?
刚开始“抱抱”,便碰了一鼻子灰,成员们个个垂头丧气, 一些人甚至放下“抱抱牌”,坐在地上三五成群地聊天。
女保险公司职员帮我们打开僵局
9:10,晚报摄影记者注意到:在天子驾六塑像东南侧,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穿黄上衣的中年女士。
寒风中,这名女士冻得浑身发抖,她尽力将脖子缩进衣领里,双脚不住跺着,苦恼、痛苦、无奈、焦急,都写在她的脸上。
“刚刚受伤”的“小鱼儿”,立即像“闻见鱼腥味儿的馋猫”,快速走上前去,带着僵硬的“职业微笑”,向她发出“抱一抱”的邀请。
女士愣了一下。此时,“抱抱团”所有成员都紧张兮兮地看着她的脸,生怕她和其他人一样,断然拒绝我们。
女士突然莞尔一笑,用轻松的口吻说:“可以呀!”.大伙如释重负,鼓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小鱼儿”和女士热情地拥抱在一起,互相用手拍打着后背,两人都同时发出会心的大笑。
记者跑上前去,现场采访这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女士笑道:我叫曾明霞,是太平洋保险公司职员,过去从未听说过什么“抱抱团”。今天一大早,我给一个朋友带了一件商品,约好在广场见面,谁知等了十几分钟,朋友就是不来。我早上没吃饭,由冻又饿,心里急得不行,正痛苦难忍时,“小鱼儿”的拥抱,“虽然很意外,但很温暖,也有意思。谢谢你们了!”
尝试成功的“小鱼儿”非常感慨:“抱抱”前,曾女士板着脸,一脸痛苦;提出“抱抱”请求后,她的脸上一下子“多云转晴”,笑得真开心、真灿烂,仿佛一下子变了个人。
“我估计:一个意外的‘抱抱’,能让她温暖一整天,兴奋一整天!”“小鱼儿”开心地说。
其实,曾明霞被“抱抱”前后的心情巨变,何尝不是洛阳晚报、洛阳新闻网和“洛阳抱抱团”等发起者、策划者和所有实施人,举办这次“街头抱抱行动”的初衷呢?
看,“抱抱明星”的嘴多甜!
僵局被打破后,原先萎靡不振、暗暗打“退堂鼓”的“抱抱团”成员们,好像吃了一剂兴奋剂,个个显得精神百倍,摩拳擦掌地要“大抱一场”。
记者趁热打铁,建议大伙分成两个“抱抱小组”:团长“烟火飞花”和“网络”、“郁闷”、曾威、“娜娜”、“吃草专家”、“刺月”、“烟灰缸”等人是“抱抱一组”,在中州路北侧广场上展开“抱抱行动”;本报记者和“小鱼儿”、“笑傲浆糊”、“ YOYO”、“直到永远”、“KIKI”等人是“抱抱二组”,在中州路南侧广场上活动。
“抱抱二组”从北向南“转移阵地”时,我们突然发现:在我们的阵营中,居然有个经验丰富的“抱抱明星”。
“抱抱明星”,就是网友“笑傲浆糊”,他是涧西区某企业的司机、销售员。前段时间,他专程赶到郑州,参加了“郑州抱抱团”的三次“抱抱行动”,很有经验。
“笑傲浆糊”不但个子高,而且“帅呆了”,让人一看就打心底里喜欢。他最大的绝活,就是他那张“甜的发腻”(网友评语)的“大嘴”。这小子见到男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叫“哥”,或者“帅哥”;一见女的,不管老幼、美丑,上去就叫“美女”。
“笑傲浆糊”拉住连走路都直打晃的老头、老太,每次都“厚着脸皮”,管人家叫“哥”或者“美女”,逗得大伙一阵阵哄笑,他却趁“哥”和“美女”茫然不知所措时,上去就是一个“熊抱”,然后就兴奋地道谢,人家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经跑开了。
刚开始,网友们害怕群众不好意思,事先有过约定:男网友抱男同志,女网友抱女同志。
但“笑傲浆糊”却不理这一套,直愣愣地就朝两个坐在绿化带台阶上的小姑娘走过去,嘴里还嚷着:“美女,你们好好漂亮耶,我是‘洛阳抱抱团’的,能不能给你们一个拥抱,祝你永远年轻、漂亮!”
两位“美女”一个姓吴,一个姓王,都是洛阳大学的在校学生,看到“帅哥”如此夸自己,“晕晕乎乎”就上了“笑傲浆糊”的“贼船”,兴奋地站起身,笑着和她拥抱。
“在电视上看过‘抱抱团’的节目,没想到陌生人彼此拥抱,竟这样温馨、幸福,我们也想加入‘洛阳抱抱团’!”吴姓女孩一连陶醉地说。
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笑傲浆糊”居然一连劝说16位群众接受了他的拥抱,在整个“街头抱抱行动”中名列第二。
报社的参与,让很多群众打消顾虑
在“街头抱抱行动”中,最让网友们头疼的是:由于当天不是双休日,所以广场上绝大多数群众都是退休的中老年人。但是团长"烟火飞花"把活动日定在12月1号,正值"世界爱滋病日"更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这些人多数从未听说过“抱抱团”,甚至对这一异乎寻常的举动抱有很大敌意。
往往网友们费尽口舌解释“抱抱团”的意义,老人们仍不理解,瞪大眼睛,带着巨大敌意问道:“你们不会是搞传销的吧?”
这种尴尬时刻,记者就走上前去,拿出证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个活动是洛阳抱抱团和洛阳晚报、洛阳新闻网协办的,就是免费给陌生人一个拥抱,通过普及简单易行的肢体亲密接触,消除人际关系隔阂,拒绝冷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听说有报社参与,很多老人们才恢复了老年人宽厚、慈祥的本性,他们往往会笑着接受拥抱。
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出于传统观念,不能接受拥抱,但听了《洛阳晚报》举办的活动,脸上立即“多云转晴”。正在用毛笔蘸水在地上练字的退休职工李师傅说:“虽然我不接受拥抱,但看着这些青春年少的年轻人这样朝气蓬勃,个个敢想敢干,满怀热情,与时俱进,真让人从心底里高兴呀!这种活动很好,很好!”
613所退休职工王师傅笑着走上来,主动和记者拥抱,他兴奋地说:“我是洛阳晚报读者,在报纸上知道外地举行过类似活动。哎,有几十年没有和外人拥抱过了,连老伴都二十多年没抱过了,这一抱,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靠着报社在读者中的好人缘,记者也亲身拥抱了9个人,其中有四个是女同志。
后来我们得知,在广场北侧开展活动的“抱抱一组”,成绩不太理想,很多人只得到四五个拥抱.
还是《洛阳晚报》的影响力大、人缘好啊!”网友们纷纷慨叹。
广场管理员:从坚决反对到主动拥抱
9:36,正在“街头抱抱行动”渐渐达到高潮时,一位中年男子和两位中年妇女走了过来,自称是“东周王城广场绿化管理中心的”,神情严峻地向我们宣布:“广场上不准搞违法活动,你们马上离开!”
“如果在广场上握手,算不算‘违法活动’?”记者问中年男子。
“握手当然不算,那只是一种见面礼节。”中年男子回答。
“既然握手不算‘违法活动’,那么拥抱也是一种见面礼节,为啥就违法了?”记者反问道。
中年男子无言以对,扭头走开。
两个女工作人员却听得津津有味,记者利用这个机会,主动邀请她们“抱抱”,她俩都爽快地接受了。
“几十年都没和人抱过了,你们这个活动真得很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让人有一种震撼的心理感觉。很好,很有意义!”工作人员薛惠激动地说。
意犹未尽的薛惠,主动上前,和“抱抱二组”的每一位网友拥抱。
洛阳人比我想象的要开放得多
进行首次“街头抱抱行动”之前,记者最担心的就是群众不理解、不接受,为了避免出现“冷场”局面,我们还煞费苦心地安排“吃草专家”、“烟灰缸”等几个做起“抱托”。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准备“抱托”的举动,显然是“杞人忧天”。整个活动,我们先后邀请200多人常是“抱抱”,结果60%的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退休人员,居然都坦然接受拥抱,并对这次活动赞赏有加。
网友“KIKI”是重庆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目前在洛阳某单位实习。他性格内向、腼腆,活动刚开始时,他显然抹不开脸,一个人呆呆抱着“抱抱牌”,站在广场中间,没有勇气向群众要求“抱抱”,脸红脖子粗的,神情很是尴尬。
正在“KIKI”犹豫不定时,一位身材健壮的老人,突然快速跑过来,抱住他的背,一边大笑,一边说:“咱也学学年轻人,抱抱,抱抱!”
老人大胆的举动,让“KIKI”精神上一下子如释重负,他笑着说:“刚才我紧张得手心直出汗,看到洛阳的老人都毫无顾忌地主动跑过来拥抱,洛阳人比我想象的要开放得多!相形之下,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脸红!”
深受感触的“KIKI”,很快主动起来,虽然每次邀请对方拥抱,脸有点红,说话也有点颤抖。但每次看到行人经过,他都敢大胆走过去,耐心地向对方解释。
活动结束后,“KIKI”仍意犹未尽,仍一个人站在广场上长达十几分钟时间,独自向众人要求“抱抱”。虽然效率并不高,但他的碶而不舍和坚定执著,居然也吸引了10多名群众和他拥抱。
高潮突起:深受感染的群众突然相互拥抱
9:52,正在网友们要求“抱抱”时,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了:两名年轻女士受到“抱抱团”成员的感染,两人当众主动拥抱,这种参与的热情,赢得了网友们雷鸣般的掌声。
其中一位女士姓朱,是某单位职员,她和女伴拥抱后,主动上前,和“抱抱团”每一位成员拥抱.
朱女士激动地说:“前段时间,我总觉得人情淡薄、人心叵测,对陌生人,甚至对家人都有一种仇视的态度。看到你们‘来自陌生人的拥抱’,让我很受感动。看来,‘他人即地狱’这句话不对,只要我们放下精神包袱,敞开双臂拥抱陌生人,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你的至亲好友!”
朱女士正说着,另一侧突然响起掌声——两位退休职工,就在我们边上,突然紧紧地抱成一团,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
这两位老人,一位姓王,一位姓李,都是5175厂的退休职工。王老人笑着说:“我们认识了30多年,我还从来没抱过他哩,今个儿,我俩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两位老人的拥抱,将现场“抱抱”气氛推向最高潮。不少老人都“响应号召”,和身边的同姓老人相互拥抱。一位老人一边拥抱一遍笑道:“天冷了,还是抱着暖和。这活动好,至少可以相互取暖!”
争论:是握手好,还是拥抱好?
10时许,附近中州路上,不时有花枝招展的结婚“花车”经过,但广场上的群众几乎无人注意这些新人的风采,“抱抱团”抢走了所有的“风头”。
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抱抱团”的网友们兴奋地聚集在一起,盘点各自“抱抱”的“战果”。结果,年龄最大的“小鱼儿”一个小时内抱了25人,独占鳌头,赢得众多网友羡慕的眼光。
一个拥抱能胜过千言万语
“烟火飞花”说:人们为了“温暖的拥抱”而志愿集结在一起,目的十分单纯统一。“抱抱团”的宗旨是通过“拥抱”这种方式来唤起人们心中久违的温情,打破冷漠的社会氛围,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希望最终通过这种有益的尝试与努力来催生出其他更多更好的温情表达方式。因此,即使与陌生人的拥抱只有短短数秒,但是这种温暖的信息一旦被明确传递出去,就势必会在一部分人身上发生效应,积少成多,最终将改善整个社会的人际现状。
他认为:虽然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含蓄内敛,“拥抱”也并非是表达感情的主流方式,但无可否认,这却是人类与生俱来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一旦逾越了传统认知的局限之后,拥抱便毫无国界之分,一个拥抱有时候能胜过千言万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