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4a19fecbta74be295eaa3&690
图为新疆某勘查矿区
选择决定命运
——在不断选择中穿越人生之二
裴孟东
俞敏洪先生说:“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种生活状态时,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生命走向不同的方向,从此产生不同的命运和结局。”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选择是有风险性的,当你选择了一种可能性的时候,等于放弃了其他的选择机会。选择靠什么?靠智慧,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智慧的博弈过程。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怎么选择呢?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社会(职业)需求与个人兴趣的契合点。在这里,社会需求是第一位的。你喜欢打麻将,哪个单位有打麻将职位提供给你?你喜欢打电脑游戏,柳传志会把你招聘到联想集团吗?因此说,个人兴趣要服从于社会(职业)需求,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再以李四光先生为例。1913年,辛亥革命失败后,他辞去了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职务,要再次出国留学。那么该到哪个国家,他选择英国。学什么专业呢?刚开始选择的是采矿专业,因为他掌管过湖北省的工、农、商、矿等所有的实业事务,深知国家要发展经济,离不开资源开发。一年后,他又认识到,没有地质专业支持,采矿业只是纸上谈兵啊。为此他又改学地质。有人说,李四光学地质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的,这话当然对,却并不全然。很少有人知道,李四光对石头打小就有一种难舍的情结,这个情结来自于故乡下张家湾村。这个村东山丘上有一块大石头,一间房子那么大小,小时候,他和伙伴们经常在石头旁边捉迷藏。看到这么大一块石头,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很不协调,从品相上看,和其他石头不一样,他就思考,这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一位老爷爷说,这块石头自古以来就叫“打牛石”。古时候,这里的稻谷长得非常好,成熟的时候金黄金黄的,天上的金牛星看到,非常眼馋,就变成一头牛,跑到这里,正要祸害稻谷的时候,天公发现了,扔下来一块石头,把牛赶跑了,大石头就留下了。这是科学的答案吗?李四光幼小的心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到1933年,李四光又回到张家湾村,对这块石头进行了考察,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块石头是典型的冰川漂砾,并由此拉开了他系统考察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序幕。
由此看来,选择职业最好是把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于己有益,与国有利。
第二、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辛弃疾有两句著名的诗,“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第一句反映了辛弃疾阳光的心态,如果他没有一个好的心态的话,看到的青山也许是穷山恶水。第二句是他的一个猜测,我看你那么好,你难道看我就不好么?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内心反应。同样的一件事情,心态不同,看法就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
到底什么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呢?我认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信念,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景克宁教授说:“生活只愿听呐喊,而厌听叹息;生活只赞赏拼搏,而蔑视投降!”这是对生活的最好理解与最佳诠释。试想,有谁愿意没完没了地听他人的牢骚、叹息和怨天尤人呢?有这样一个统计数据,80%的人都是在不积极也不消极的状态中生存的,20%的人拥有积极的心态,而这20%的人占据了世界上80%的资源。如果你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超越自我,塑造美好未来,你就会生活在5%的领导阶层中间。
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作为青年人,可以不写诗、不读诗,但是心中一定要有诗意。刚才在听取陈坤伟事迹的时候,那几个小标题多么有诗意。“追梦追梦,坚守那份孤独”;
“追梦追梦,饮尽那份艰辛”;“追梦追梦,执着那份完美”。这就是一种诗意。到过沙漠戈壁的人都知道,那里满目苍茫,怪石嶙峋,寸草不生,除过盯着你紧紧不放的苍蝇,一只飞禽没有,一只走兽难觅。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去倾听和研读自然界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的‘古树残叶的语声和古河道的瘗文’”(李四光语),能感受到“戈壁和沙漠是地质工作者最好的课堂”,说明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话又说回来,大凡业有所成的人,都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难怪俞敏洪先生说:“你只要选择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如果你选择消极的、被动的、懒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注定了会越来越糟。”
第三、选择心理角色。我认为,每个人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现实角色,一个是你的心理角色。现实角色较少变化,作为青年学子,当你在人才招聘会上,当你在学校举办的“双选”会上,确定到哪一个单位工作的时候,你的现实角色基本上就确定了。而心理角色则不同,心理角色是你对未来的一种向往、一种预期,就是你心中的职业理想,这是可以选择的。可以说,人生的动力,往往来源于你的心理角色。试想,你在现实工作岗位上,始终以心理角色来要求自己,你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行事风格完全会是另一种样子,这样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现实角色必然就会越来越接近心理角色,以致实现二者的重合。
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要处理好,就是“出位”还是“不出位”。我的看法是,在日常工作中,一定不能出位。你可以在心里把自己的角色定得很高,站在心理角色的位置上考虑问题,锻炼你的思维能力、领导能力,但是你不能出位。什么时候可以出位呢?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完全可以出位。沙尘暴来了,就要掀翻矿区的帐篷,卷走地质资料,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大喊“共青团员跟我上!”带领大家保护资料,减少损失。什么时候出位,什么时候不出位,“飞人”刘翔把握得非常好。有一年,某电视台请刘翔参加春节晚会,并提出要求,要么演个小品,要么唱首歌。刘翔不同意。为啥?我就是运动员,一个运动员唱歌唱得多么好听,能比得上演员吗?运动员演小品能演什么,太蹩脚了。更何况在大众心里,刘翔就是运动员。最后,刘翔决定,如果电视台不放弃让他“出位”,他就放弃这次机会。这就是出位和不出位的关系。刘璐琦讲得好,“职业生涯的最初是打基础,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这段时间,必须放弃所有的投机心态。”这话说得好,十分到位。
第四、选择性格。性格不是天生的么,也能选择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在我国把这句话演绎了各种说法,有的说性格决定命运,有的说命运都是性格造成的,等等。你想想,性格决定命运,你要改变命运,不改变性格能行吗?
再看看性格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性格是指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有的人是慢性子,有的人是快性子,这都是性格特点。如果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犹犹豫豫,你就要培养自己果敢的性格;如果你是急急忙忙、丢三落四的习惯,就要培养自己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性格。至于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要根据职业和自己心理角色的需要来设定。经过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的培养,性格最终是可以改变的,性格改变了,命运也会改变。
大家听说过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岂不知李四光先生也有这样的经历。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时,临近毕业考试,小腿上长了一个脓疮,经常疼痛,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为了不耽误考试,他从医务室要了一点消毒液,将刮胡子的刀片消毒后,忍着剧痛,挖掉了脓疮和周围的腐肉,消过毒,包扎好伤口,继续参加考试。从此,李四光先生的小腿上就留下了一个代表他坚强意志和不屈性格的大疤痕。
性格可以培养,人的长相也可以选择和培养。大家回味回味,自己刚出生的时候,肯定在某一点上像父亲,某一点上像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面貌就会发生改变,越来越像自己了。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一句话:人到了四十岁之后,一定要为你的长相负责。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我很长时间对这句话进行思考,一直想不通。后来终于明白了,人的长相是可以改变的。既然可以改变,那么就可以提前设定,到了40岁,想要的面貌就出现了。
加载中,请稍候......